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血精 > 血精症状 > 中医治疗产后缺乳疗法多

中医治疗产后缺乳疗法多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亦称乳汁不足或乳汁不行。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新妈妈们都迫不及待地想给孩子喂乳,让他们快点成长。可一旦缺奶就会万分焦急。

  常言道:“金水、银水,不如妈妈的奶水”。乳汁是白色的血液,是婴儿得天独厚最理想的天然食物。现代医学认为:母乳不仅热量较高,而且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其比例都适合婴儿的消化能力和身体需要。如母乳含乳蛋白比例较多,容易消化吸收;母乳脂肪球较小,并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有利于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研究发现,母乳中所含的AA和DHA长链型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对婴儿的脑部、视网膜等部位的发育很为重要。而这些脂肪酸成分是奶粉中所没有的;母乳中还含有多种免疫物质、大量吞噬细胞、乳铁蛋白及溶菌酶等抗感染物质,可避免婴儿发生腹泻、感染和食物过敏。此外,母乳喂养还有利于母亲的健康,有助于产后子宫复元,避免子宫出血、抑制排卵,产生一定的避孕效果;还可加深母子感情,安全方便,经济卫生,一直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儿童基金会大力提倡的项目和任务。

  自古以来,中医一直推崇母乳喂养,并对如何防治产后缺乳有很多的论述和疗法,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中医论述

  中医认为,妇人的乳汁是由血所化生,赖气之运行。而气血的化生来源于水谷之精微,有赖于脾胃的运化和受纳。盖乳房属阳明胃经,乳头属厥阴肝经,肝主藏血,主疏泄。乳汁的溢泻与排出的正常与否,有赖于肝气条达、疏泄有度相关。

  临床缺乳的产生,有虚有实。虚则为气血虚弱、实则为肝郁气滞。产妇素体脾胃虚弱或产时失血过多,可使气血亏虚,乳汁化生无源,无乳可下而导致缺乳;或产后情志不畅,大怒或精神压力有关,导致肝郁气滞,乳脉阻塞、乳汁壅闭不行而缺乳;也可因惊恐所伤或痰浊中阻所致。临床当以分证论治,辅以饮食疗法、外治通乳和针刺疗法,其效更佳。

  二、辨证施治

  1.气血虚弱型

  主证:多见奶少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痛感;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补气养血,通络催乳。

  方药:《傅青主妇科》通乳丹加减(黄芪20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通草10克,桔梗10克,麦冬10克,川芎10克,丝瓜络15克,鸡血藤15克,神曲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肝郁气滞型

  主证:多见产后奶少或全无,乳房胀痛,胸胁胀满,心情抑郁不舒,或有低热,苔薄黄,脉细弦。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医院配方》下乳涌泉散加减(柴胡10克,白芍15克,穿山甲10克,王不留行12克,路路通12克,漏芦12克,橘核10克,桔梗12克,通草10克,香附子10克,川芎10克,天花粉12克,蒲公英15克,白芷10克,甘草6克)。

  3.痰湿中阻型

  主证:多因产后过食滋腻之品,伤及脾胃,聚浊生痰,痰湿中阻,气机升降失常,经脉失养而乳汁不行。症见乳少,胸部痞闷,肢倦乏力,谷纳不香,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通经下乳。

  方药:燥湿化痰通乳汤加减(苍术、厚朴、半夏、茯苓、石菖蒲、通草、穿山甲各10克、焦山楂、炒王不留行、生薏苡仁各30克)。

  此外,有少数的新产之妇,素体虚弱,又突遇惊恐,伤及心神,导致气血紊乱,经脉失养,乳汁受阻而不行者,症见心悸、善惊易恐、可在气血虚弱型的治疗方药中,加琥珀6克(分二次冲服),也能使心悸消失,乳汁通畅。

  三、饮食疗法

  1.药膳

  (1)王不留行、穿山甲各10克,猪蹄2只,炖汤食用,连用3-5日效良。

  (2)川芎、当归、王不留行、通草各10克。用猪蹄2只炖汤代水,煎诸药,取汁饮。

  (3)黄芪20克,当归10克,穿山甲10克,白芷10克,丝瓜子6克,与猪蹄2只共炖,饮汤吃肉,每日1次,效果甚佳。

  (4)穿山甲10克,猪蹄1只,同炖烂,取出穿山甲,用猪蹄原汤再入粳米克煮粥。猪蹄切块蘸麻酱,与粥同食,催乳作用明显。

  (5)鸡血藤30克,桑寄生15克,红枣30克,煎水代茶。

  (6)黄芪30克,党参25克,王不留行25克,穿山甲15克,漏芦30克。水煎取汁,与猪蹄2只同炖,饮汤吃肉效良。

  2.食疗

  (1)木瓜克,粳米克。同煮粥,食时加饴糖1匙服用。

  (2)猪蹄花生汤:猪蹄2只,花生克。熬汤后食用。

  (3)猪蹄木瓜汤:猪蹄2只,木瓜克。熬汤后食用。

  (4)椰丝炖鸡:椰丝克,母鸡半只。炖汤后食用。

  (5)黑芝麻克,炒熟研末,用黄酒冲服,每次30克。如加猪蹄汤送服,其效更佳。

  (6)生南瓜子克,去壳后捣烂如泥,或焙干研细末,加白糖适量拌匀,每日早、晚空腹食用,温开水冲服,连用5天。

  五、针灸推拿疗法

  1.针刺法

  (1)取主穴:膻中、乳根、少泽。配穴:少泽、天宗、合谷。虚证用补法,加灸。实证用泻法。

  (2)分型针刺法

  气血双虚型:先取足三里(双)、膻中穴,旋捻转补法;次取乳根(双)穴,用平补平泻手法,以上各穴均需留针30分钟。

  肝郁气滞型:取足三里(双)、膻中、乳根(双)穴。针法同上,再取支沟(双)穴,用泻法,留针30分钟;起针后再点刺少泽(双)穴,出血2-3滴。

  2.针刺推拿综合法

  (1)针刺法:先取穴膻中,乳根、液门透中渚、通里。配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列缺、后溪。用2寸28号毫针快速进针透过皮肤,胸乳部穴向乳尖横刺1寸,得气后留针20分钟。气血双亏型用补法,肝郁气滞型用泻法,每日一次,7次为1疗程。

  (2)按摩法:气血双亏型取膻中、玉堂、天池、神阙、天溪等穴,乳房用拇指及四指按摩,双手拇指轻轻按摩,顺经络方向旋行;肝郁气滞型取膻中,乳根、乳中、灵墟、胸乡、库房等穴及乳房,用拇指稍用力推、按压,双手四指按摩,中食指点压,双手掌并用,渐渐向前推压等手法,逆经络方向旋行。每日一次,每次15分钟。

  六、注意事项

  1.应于产后6-8小时开始哺乳。一般每3小时哺乳一次,并将乳汁吸尽排空,保持乳腺的不断泌乳。

  2.产妇不宜过早食用母鸡:产妇分娩后血液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浓度大大下降,这时催乳素发挥泌乳作用,促进乳汁的分泌。而母鸡的卵巢,蛋衣中含有一定的雌激素。因此,产后立即食炖母鸡就会加强产妇血液中的雌激素的作用,使催乳素的效能减弱以致不能发挥出来,从而导致产后乳汁不足,甚至完全无奶。所以,产后吃炖母鸡宜在10天以后,乳汁比较充足的情况下食用更为科学。

  

 周志宽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教授

  

  擅长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病毒性心肌炎、脑栓塞、老年痴呆症等),消化系统疾病(胃炎、溃疡、结肠炎),肝胆疾病(肝炎、胆囊炎、脂肪肝、结石症),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咳喘病,咽炎,鼻炎),妇科病(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乳腺小叶增生、子宫内膜异位、多囊卵巢综合症a、阴道炎、外阴营养不良、产后缺乳、更年期综合症),男科病(遗精、阳痿、早泄、不射精、精液不液化、血精、性功能低下)。

  此外,对糖尿病、前列腺增生、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头痛、失眠、便秘及肿瘤等疑难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六年制),一直从事临床研究工作。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曾受邀加拿大、坦桑尼亚国、香港等地从医多年,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退休后兼任《现代中医药》杂志常务编委。

  学术成就

  1.先后荣获国家、部级、省级科技进步成果奖十项。

  2.发表专业著作五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余篇。

  专家坐诊时间:周一全天。









































白点风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ze.com/xjzz/7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