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血精 > 血精症状 > 温肾通关丸治疗前列腺疾病328例临床
温肾通关丸治疗前列腺疾病328例临床
医院从年2月至年3月,采用自制“温肾通关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及慢性前列腺炎,属于中医辨证中尿路瘀阻、肾阳虚证者,共例,获显著疗效。
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65岁,50~65岁75例,40~50岁例,40岁以下为例;病程最长为6年,最短为3个月,其中发病1~2年者为例。
2.病例选择标准《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前列腺增生诊断标准。
(1)尿急,尿频,反复用力排尿,但小便难出,点滴不畅或闭塞不通;
(2)小腹膨满,胀痛;
(3)排尿虽困难,但不伴尿道涩痛;
(4)肛门指诊:前列腺增大中央沟变浅、消失或突起,质地中硬;
(5)B超:前列腺超过3.5cm×3.0cm×2.5cm,膀胱残余尿>50ml。
2)前列腺增生中医辨证
(1)尿路瘀阻证:小便点滴难下,小腹胀满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2)肾阳亏虚证:小便点滴不爽,无力排出,甚则点滴不出,面色白白,神疲怯弱,畏寒,腰膝冷而酸软无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而迟弱。
3)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
(1)尿频,尿不净感,会阴、小腹或骶部不适。
(2)肛门指诊:前列腺表面不平,质略硬,有压痛。
(3)前列腺排出液镜检提示白细胞>10个/HP,卵磷脂小体减少。
4)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证。
(1)气血瘀滞证:病程较长,会阴、小腹、阴囊疼痛,可有血尿或血精,腰酸乏力,舌有紫斑,苔薄白,脉弦紧。
(2)肾阳虚弱型:面色咣白,腰膝酸冷,神疲,阳痿早泄,稍劳后即有精浊流出,舌质胖淡,苔薄,脉沉弱。
3.试验病例标准
1)纳入病例标准。符合本病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者,可纳入试验病例。
2)排除病例标准(包括不适应症或剔除标准)。
(1)因尿路结石、肿瘤、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排尿困难和少尿或无尿。
(2)年龄在18岁以下,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
(3)合并有心血管、肝脏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
(4)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4.方法与结果
1)治疗方法。
(1)服用“温肾通关丸”,每次30粒,每天3次,3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时间最短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
(2)服药期间禁止饮酒,忌辛辣刺激食品。
2)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控制:症状和体征消失,理化指标恢复正常。
(2)显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理化指标恢复正常。
(3)有效:主要症状和体征部分减轻或消失,理化指标有所好转。
(4)无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
3)安全性判定。部分患者服药后胃部不适,余无其他不良反应,所有病例监测血压、心电图,肝、肾功等,服药前后无变化。
治疗结果见下表:5.讨论
前列腺增生和慢性前列腺炎为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们的共同症状是小便不利,次数增多,余沥不尽,会阴部坠痛不适,在中医中属“癃闭”范畴,其病变在膀胱。正常人小便的通畅有赖于三焦的气化功能,而三焦的气化又依赖于肺、脾、肾三脏功能的正常,故本病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肾在下焦,主水,为人体生化之本,又与膀胱相表里,年老体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膀胱气化无权,故尿不利,劳伤肾精,瘀血败精阻于膀胱,尿路瘀阻,故小便淋涩不畅,甚至尿不下,从而发生癃闭及慢性前列腺炎。自制纯中药制剂“温肾通关丸”温阳补肾,活血化瘀降浊通淋,助膀胱气化。方中丹参、赤芍、山甲、三棱、莪术、当归、红花活血化瘀,附子、熟地、巴戟天补肾温阳,防风、王不留行降浊通淋。以上药物共助膀胱气化,使肾阳得温,气血得补,瘀血能活,软化和缩小增生腺体,从而达到通利小便的作用,临床观察总有效率92.7%,对前列腺增生及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证属肾阳虚、瘀血内阻证患者有显著效果。
6.“温肾通关丸”临床典型病例2例
(1)吴某某,男,63岁,小便不利3年。3年前即开始出现尿频,小便困难,尿线变细,夜尿增多,每晚约3~4次,近来上述症状加重,同时出现小便难出,点滴而下,小腹胀满,面色苍白,神疲,腰膝酸软。肛门指诊查前列腺增大,中央沟消失,质中等硬度,无压痛,无结节。B超提示前列腺大小约为4.5cm×4.2cm×3.8cm,有残余尿约ml。舌淡苔白,脉沉细。诊断:(中)癃闭(肾阳亏虚证),(西)前列腺增生症,服“温肾通关丸”1个月后,症状消失,肛门指诊前列腺较前缩小,中央沟可触及。B超提示前列腺大小为4.1cm×3.5cm×3.2cm,临床控制。
(2)刘某某,男,40岁,小便不利,尿道涩痛,会阴部坠胀不适5月余,伴尿频,尿不净感,舌红苔白,脉弦。肛门指诊:前列腺大小正常,质中等,有压痛。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15个/HP,少许红细胞,卵膦脂小体减少,PCR检查阴性。诊断:(西)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中)淋证(血瘀型),服“温肾通关丸”2个月后症状消失,各项检查正常。
爱健康享生活!关爱两性健康
参与须知: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