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血精 > 血精治疗 > 中医临床学内科之遗精篇
中医临床学内科之遗精篇
《中医临床学》内科之遗精篇
引言
概
述
话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面对男人难言之隐,其实也该如此。当下都市之中有些男人在职场上非常得意,呼风唤雨,自夸无所不能,但在夜幕降临之后,他们却迟迟不愿归家,即使回到家也提不起性趣。原因在于,他们的脑袋里,被”阳痿、早泄、遗精“三座大山重重地压得喘不过气,甚至想逃离温柔乡。这些已成为许多男人的难言之隐,他们却不想被伴侣发现,只愿默默地成为逃兵,假装自己很强大。如何化解“难言之隐”三步曲……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医临床学》内科之遗精篇找到满意的答案!
遗精是指因脾肾亏虚,精关不固,或火旺湿热,扰动精室所致的以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频繁遗泄为临床特征的病证。本病发病因素比较复杂,主要有房室不节,先天不足,用心过度,思欲不遂,饮食不节,湿热侵袭等。有梦而遗精者,称为梦遗;无梦而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自出者,称为滑精。本病为男科疾病,其发病近年有增多之势,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成年未婚男子,或婚后夫妻分居者,偶有遗精,且不伴有头晕、身倦等其他症状,属于生理现象。若遗精次数过多,常伴有头昏,精神萎靡,腰腿酸软,失眠等证者,则属病态,可参照本病治疗。西医学的神经衰弱、前列腺炎等引起的遗精,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一、病因病机
(一)遗精的发生,不外阴虚火旺,肾虚不固,湿热下注引起。其病机主要在于肾的功能失调,肾不藏精,精关不固所致。造成上述原因主要由于,用脑过度,妄思色欲,早婚,少年无知频犯手淫,房事过度,酒后入房等。病机有下列几种。
1.君相火旺,心肾不交用脑过度,心阴暗耗,心火独亢,或多思妄想,恣情纵欲,损伤肾阴,肾阴亏,亢盛之邪火扰动亏虚之阴精,肾精不得固藏,则精液外泄,此为心肾阴虚火旺之遗精。
2.肾虚,精关不固肾主藏精,肝主疏泄。纵情,恣欲,早婚,房劳过度,频犯手淫,精液频遗,致疏泄无度,阴精亏虚,阴亏则阳失制而亢旺,阳亢疏泄太过,阴亏肾精不藏而遗精。或先天不足,禀赋素亏,下元虚惫,精关不固则遗精。病在肾肝。
3.湿热下注,热扰精室饮食不节,醇酒厚味,损伤脾胃,内生湿热,湿热流注于下,扰动精室致使精关不固,发生遗精。病在脾肾。
4.劳伤心脾,气不摄精中气不足,心脾气虚之人,每因劳累太过,气伤更甚,或思虑过度,郁伤牌气,亦可导致气不摄精而遗泄。
二、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
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频繁遗泄,每周2次以上,或在睡中有梦而遗,或在睡中无梦而遗,或有少量精液随尿而外流,甚者可在清醒时自行流出,常伴有头晕,耳鸣,健忘,心悸,失眠,腰酸膝软,精神萎靡,或尿时不爽,少腹及阴部作胀不适等症状。多因劳倦过度,用心太过,恣情纵欲,感触见闻,饮食辛辣等因素诱发。
(二)理化检查
直肠指诊、前列腺B超、精液常规及前列腺液检查可助病因诊断,以明确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前列腺感染,出现上述感染后可以增加生殖道的炎性刺激,以诱发遗精,故对于频繁遗精者(一周数次)的患者应该进行上述检查,以明确是否因炎症导致的遗精,并根据检查情况进行抗感染治疗。
(三)诊断要点
1.已婚男子不因性生活而精液自出,或在睡眠中发生,或在清醒时发生遗精,每周超过1次以上;或未婚男子频繁发生精液遗泄,每周超过2次以上,伴有耳鸣,头昏,健忘,失眠,神倦乏力,腰酸膝软等症,并持续1个月以上者,即可诊断为遗精。
2.直肠指诊、前列腺B超及精液常规等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
(四)鉴别诊断
1.溢精成年未婚男子,或婚后夫妻分居者,1个月遗精1-2次,次日并无不适感觉或其他症状,为溢精,属于生理现象,并非病态。《景岳全书·遗精》说:“有壮年气盛,久节房欲而遗者,此满而溢者也。”又说:“至若盛满而溢者,则去者自去,生者自生,势出自然,固无足为意也。”
2.早泄遗精是没有性交时而精液自行流出,而早泄是在性交之始,甚者在交接之前,精液提前泄出可致不能进行正常的性生活。
3.精浊是指尿道口时时流出米泔样或者糊状浊物,茎中作痒疼痛,痛甚如刀割样,而遗精是从尿道口流出精液,且无疼痛。
三、辨证论治
(一)君相火旺
证候:少寐多梦,梦中遗精,伴有心中烦热,头晕目眩,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心悸不宁,善恐健忘,口干,小便短赤,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清心安神,滋阴清热。
方药: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
黄连10g,生白芍30g,肉桂3g,阿胶(烊化)10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天冬10g、生地15g、元参10g、远志15g、酸枣仁15g、炙甘草6g。
(二)湿热下注
证候:遗精频作,或有梦或无梦,或尿时有少量精液外流,小便热赤浑浊,或尿涩不爽,口苦或渴,心烦少寐,口舌生疮,大便溏臭,或见脘腹痞闷,恶心,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程氏萆藓分清饮。
丹参15g,萆薢15g,石菖蒲10g,乌药10g,威灵仙15g,白芷10g,茯苓15g,皂角刺15g,五味子6g,金樱子15g,芡实15g,益智仁15g,菟丝子15g,生龙牡各(先煎)30g。
(三)劳伤心脾
证候:劳累则遗精,心悸不宁,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四肢困倦,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调补心脾,益气摄精。
方药:妙香散合归脾汤。
桃仁10g,红花6g,川芎6g,赤芍10g,金樱子15g,芡实15g,柴胡10g,生地黄10g,当归10g,党参30g,白术15g,黄芪30g,茯神15g,远志15g,酸枣仁15g,木香10g(后入),鸡内金10g,炙甘草6g。
(四)肾虚不固
证候:梦遗频作,甚至滑精,腰酸膝软,咽干,心烦,眩晕耳鸣,健忘失眠,低热颧赤,形瘦盗汗,发落齿摇,舌红少苔,脉细数。遗久滑精者,可兼见形寒肢冷,阳痿早泄,精冷,夜尿多或尿少浮肿,尿色清,或余沥不尽,面色觥白或枯槁无华,舌淡嫩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精,固涩止遗。
方药:左归饮合金锁固精丸、水陆二仙丹。
生熟地各12g,枸杞子12g,当归10g,炒酸枣仁12g,白芍30g,杜仲15g,仙灵脾15g,怀牛膝10g,金樱子15g,芡实15g,益智仁15g,菟丝子15g,炙远志6g。
四、临证权变
遗精大抵因恣情纵欲,或思色不遂,或劳心过度,致相火妄动而生。少数因醇酒厚味,蕴生湿热,下扰精室而发生。故遗精初起正气未伤,多表现为相火、湿热之实证,治疗宜泻相火清湿热为主,宁心神,益肾精兼之,一般不得用固涩。然久泄不已,正气已伤,肾精亏乏,又当急需止遗,以免精髓流失,故或补阴、或补阳,都应配用固精止遗之品。精,是营养一身,生殖生命活动的物质精华,宜充盈而忌亏乏,固护精髓之法,贵在权变,要补泻涩利得当。临床多有遗泄无度,久用固涩无效者,大多是脾气不升,肾气不固所致,又非重用固摄所致奏效,而是当重用补益脾肾之气,固护精关,往往应手取效。故知母、黄柏之泄相火;人参、黄芪之益气升提,虽有一虚一实之异,但又都常分别用于遗精证。至于镇静安神,又当随证情的寒热虚实,分别选用益心气、养心血、清心热、敛心神而兼有安神功效之品。至于湿热下注的遗精,可演变或兼见膏淋、尿浊等证,遗精日久易兼见阳痿,都要参考各有关病证治疗。
{调护}
1.注意精神调养,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医护人员应教育患者,清心寡欲,排除杂念,以利于疾病的治疗。
2.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节制性欲,戒除手淫。夜晚进食不易过饱,睡前用温水洗脚,养成侧卧的习惯,被褥不宜过厚,衬裤不宜过紧。
3.少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及姜、韭、之类食物。
{应用例案}
例一刘某某,男,31岁,以遗精2年为主诉,于年2月17日初诊。患者持续遗精2年,每周或15次,或34次,多方治疗,久治不愈,且伴有不寐,常年头晕耳鸣,腰酸梦遗,心悸怔忡,五心烦热,查舌质红,苔薄少,脉细数。辨证为心肾不交,治以交通心肾,育阴潜阳。处方:黄连15g,生白芍15g,肉桂3g,阿胶(烊化)10g,生龙骨(先煎)15g,生牡蛎(先煎)15g,炙甘草10g。取5剂,每日1剂,水煎服。药后诸症状明显减轻,后随病情变化而略作加减,共服药20剂,病告痊愈。(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内科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按:本例患者的用药,其特色在于寒热配对,黄连伍肉桂,泻心火,制阳亢,降心中之阳下归于肾,而不独盛于上。黄连、肉桂相伍同用,首出于《韩氏医通》,后冠名为交泰丸,“黄连味苦性寒,寒可清火,苦能降泄,故能泻心火,降心中之阳下归于肾而不独盛大于上;肉桂辛甘大热,能温肾阳,引火归元,致肾中之阴得以气化而上济于心。如是一寒一热,一阴一阳,相反相成,可使肾水与心火升降协调,彼此交通”。将黄连与肉桂配伍,可用于因肾水不能上升以涵心火,心阳不能下降以温肾阳,心肾不交出现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烦不安等。
例二张某某,男,25岁,年6月21日初诊。患者自述初中起开始出现遗精,多因梦遗,至今数十年不愈,近来发作频繁,多则1周梦遗2~3次,少则1周1次,在外院曾用抗生素、金锁固精丸、六味地黄丸等多种中西药治疗,疗效欠佳。来诊时,患者自述性格内向,喜太息,少腹部和会阴部有刺痛,夜寐安,二便调和,舌质黯,苔薄白,脉象弦涩。查体:男性第二性征,阴茎和睾丸发育正常,包皮正常;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正常。
中医诊断:遗精,辨证为精室瘀阻、精关不固;治法:活血祛瘀、调精止遗,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处方:桃仁15g、红花15g、川芎6g、赤芍10g、川牛膝10g、柴胡6g、生地黄10g、当归10g、刺猬皮10g、鸡内金10g、炙甘草6g,14剂,水煎服,每天1剂。
7月15日复诊,药后遗精渐止,7天未有发作,少腹部和会阴部刺痛有所减轻,大便溏薄,前方既效,效不更方,稍做加减,6月21日方去桃仁、川牛膝,加木香6g、炒白术10g,14剂。7月26日三诊,不适症状基本消失,7月15日前方巩固治疗14天。1年后随访,遗精症状未复发。
按:遗精,临床上应首先区分生理性遗精还是病理性遗精,凡成年未婚男性或婚后性生活不规律者,每月遗精1~2次,且不伴有其他明显不适感,视为生理性遗精;若遗精次数过多,一周数次或清醒时自行滑精,并伴有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病证,视为病理性遗精。遗精之病变脏腑在心、肾、肝、脾,病机为精室被扰,精失固摄。本例患者虽长期罹患遗精,但正当壮年,并未肾虚失于固涩,所以前面医者见遗精责之于肾虚,使用补肾固涩之法并未奏效。
例三包某某,男,50岁,年15月3日初诊。患者自诉同房性生活时精液带血3月余,在外院诊断为“精囊炎”,予以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抗生素治疗以及中药灌肠、微波理疗等物理治疗,效果欠佳。来诊时,患者自述血精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射精时会阴部有刺痛,血色浅淡,伴神疲乏力,面色无华,食少纳呆,腰酸腿软,头晕目眩,夜寐不佳,多梦少眠,偶有遗精、早泄,二便尚可,舌黯有瘀斑,脉象沉细涩。精液常规检查显示:精子的浓度30×/mL,总数75×,前向运动精子比例45%,非前向运动精子比例25%,精子的活率70%,液化时间25分钟,红细胞(++++),白细胞(+++);经直肠彩色超声检查显示:双侧精囊腺体积增大。西医诊断:精囊炎;中医诊断:血精病;辨证为脾肾亏虚、瘀血内结兼有气阴不足。
治法:补肾健脾、化瘀止血兼以益气养阴;方药:曾氏经验方血精汤加减,处方:女贞子15g、墨旱莲15g、大蓟炭15g、小蓟炭15g、生地黄10g、熟地黄10g、山茱萸6g、山药10g、泽泻6g、茯苓6g、牡丹皮炭6g、黄芪15g、白术15g、仙鹤草15g、炙甘草6g,14剂,水煎服,每天1剂,三七粉2.5g、血竭研粉2.5g,每天2次,中药药液送服,嘱患者忌饮酒,饮食清淡,忌食辛辣,节制性生活。
15月17日复诊,药后肉眼血精基本消失,面色红润,神疲乏力之症好转,食纳可,仍失眠多梦,前方既效,效不更方,稍做加减。15月3日方去黄芪、白术、山药,改女贞子15g、墨旱莲15g,加酸枣仁15g、青礞石先煎20g,14剂。15月31日三诊,肉眼血精和不适症状基本消失,精液检查正常,15月17日方巩固治疗14天。1年后随访,血精症状未复发。(例二、三均摘自《王绵之医案集》)
按:血精的主要症状是射精后精液中混有血液,可分为肉眼血精和镜下血精两种,临床多见的是肉眼血精,相当于西医学的“精囊炎”,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下焦(精室),病性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多因湿热蕴结、瘀血阻滞、气虚失摄和阴虚火旺所致,治疗予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益气摄血和滋阴降火,宁血止血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曾庆琪教授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包括实验室检查、舌脉,四诊合参,辨证为脾肾亏虚、瘀血内结兼有气阴不足,治疗予以补肾健脾、化瘀止血兼以益气养阴。
例四杜某某,男,31岁,年4月20日初诊。少腹胀满疼痛,小便淋漓,时轻时重二年余。曾在外地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近因劳累复发。少腹胀满疼痛,小便时而通畅,时而阻塞,尿道刺痛,尿道口有粘液性堆积物,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阳萎遗精,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证属癃闭,为瘀血阻塞于膀胱尿道之间所致。治以温阳化瘀,疏利水道。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五灵脂10克。生蒲黄15克,延胡索10克,没药10克,小茴香5,干姜3克,官桂1.5克,琥珀2克(冲服),穿山甲片10克,金钱草30克。服药六剂,少腹疼痛减轻,小便较前通畅。守上方去干姜,加木通15克。继服六剂,诸症基本平息。为巩固疗效,在本方基础上加益肾通淋之品,翰旋月余。共服药40剂,调理而安。(郑伟达《疑难杂病中医治验录》)
按:本例患者常因忍精不泄,败精宿积,凝阻机窍,气血乖违,久则郁结于内则少腹胀满疼痛。瘀血内阻,膀胱气机不利而致癃闭。故用少腹逐瘀汤温阳化瘀,配琥珀、穿山甲片以化瘀通窍,伍金钱草以疏利水道。如此瘀血败精得除,气机得畅,虽未多用利湿通淋之品,然药中病机,故疗效甚著。
例五步某某,男,27岁,农民。初诊:年5月19日。主诉与病史:素患遗精,初则梦遗,继则滑精,较频繁,伴腰膝酸软、耳鸣、神疲、健忘,近半年来症状加重,出现阳痿早泄,身恶寒,肢冷夜尿多,结婚3年未育。
诊查:精神疲倦,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精液化验,稀薄,量少,精子总数降低,活动力差。
辨证:肾精不足,命门火衰。
治法:温补肾阳,兼以填精。
方药:杜仲15g,肉苁蓉15g,巴戟天15g,熟地10g,肉桂4g,淫羊藿15g,山药10g,人参3g,当归15g,枸杞子15g,山萸肉10g,韭子10g.10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10天后,恶寒肢冷已去,精神好转,原方继服1个月。
三诊:服药1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腰膝酸软及夜间尿多已除,面色转润,脉亦较前有力,原方去肉桂,继服半个月。
四诊:遗精早泄已止,原方加海参30g,鱼鳔30g,取10剂为细末蜜丸,每服9g,日2次。服丸药3个月后,阳萎早泄之象大有好转,复查精液基本正常,翌年其爱人生一女孩。(《夏锦堂临床经验选粹》)
按:肾藏精,主生殖,遗精日久,肾精必虚,精亏则命门之火亦随之日衰。肾阳不足而封藏失职,肾精下泄,故滑精频繁,阳萎早泄,夜间尿多。腰为肾之底,开窍于耳,肾阳虚,则腰膝疲软耳鸣,肾阳为诸阳之本,肾阳虚则全身失于温煦,故面色苍白,身寒肢冷,神疲健忘,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均由命门火衰而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即寓温肾药于滋阴药之中,方中用苁蓉、巴戟、桂仲、肉桂的同时,配熟地、枸杞子以及海参、鱼鳔等,使“阳得阴助,生化无穷”。
五、文献摘录
《灵枢·淫邪发梦》:,“厥气……客于阴器,则梦接内。”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清,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明医杂著·梦遗精滑》:“梦遗、精滑,世人多作肾虚治,而用补肾涩精之药不效,殊不知此症多属脾胃,饮酒厚味,痰火湿热之人多有之。盖肾藏精,精之所生,由脾胃饮食化生,而输归于肾。今所输之精,既有浊气,则邪火动于肾中,而水不得宁静,故遗而滑也。”
《景岳全书·遗精》:“遗精之证有九:凡有所注恋而梦者,此精为神动也,其因在心;有欲事不遂而梦者,此精失其位也,其因在肾;有值劳倦即遗者,此筋力有不胜,肝脾之气弱也;有因用心思索过度彻遗者,此中气有不足,心脾之虚陷也;有因湿热下流或相火妄动而遗者,此脾肾之火不清也;有无故滑而不禁者,此下元之虚,肺肾之不固也;有素禀不足而精易滑者,此先天元气之单薄也;有久服冷利等剂,以致元阳失守而滑泄者,此误药之所致也;有壮年气盛,久节房欲而遗者,此满而溢者也。凡此之类是皆遗精之病。”
《医宗必读·遗精》:“古今方论,皆以遗精为肾气虚弱之病,若与他脏不相干涉。不知《内经》言五脏六腑各有精,肾则受而藏之。以不梦而自遗者,心肾之伤居多;梦而后遗者,相火之强为害。若乎五脏各得其职,则精藏而治。苟一脏不得其正,则必害心肾之主精者焉。治之之法,独因肾病而遗者,治其肾;由他脏而致者,则他脏与肾两治之。”
中医临床学内科编委会
●主编:郑伟达
●副主编:熊江
●校正:郑东英
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