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血精 > 血精诊断 > 肺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之一

肺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之一



肺--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之一

肺与大肠、皮毛、鼻构成肺系统。

肺在五行属金,在五脏阴阳属阳中之阴,肺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宣发卫气,朝百脉而助心行血,故称---“相傅之官。”

在五脏六腑之中,其位居最高,故称为五脏之长。

肺与四时之秋相应。

肺位于胸腔,居横隔之上,上连气道,与喉相通。

肺在五脏六腑中居位最高,覆盖于上,故称---“华盖”。

肺与百脉相连通,肺分为左肺和右肺,左肺又分为二叶,右肺分为三叶。

肺呈白色,是一个质地疏松,内里含气之脏,“其虚如蜂巢”,“得水而浮”,“熟而复沉”,故称为清虚之脏。

一、肺的生理功能

(一)肺主气

肺主气指肺主呼吸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

气是人体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肺总摄一身之气,即人身之气均为肺所主,故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1.肺主呼吸之气: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之为呼吸。

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主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

肺为人体主司呼吸运动之脏,具有呼吸的功能,为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通过不断的呼浊吸清,吐故纳新,促进了人体气的生成,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保证了人体气化活动的正常运行。

人体内血液的运行,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均有赖于肺呼吸运动的均匀和调,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状态。

呼吸的调节:五脏六腑都参与其中,但与肺肾最为相关,呼吸运动不仅靠肺完成,还有赖于肾的协作。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一呼一纳,一出一入,才能完成呼吸运动。

故呼吸功能异常时,有新病在肺,久病在肾之说。

2.肺主一身之气:“一身之气”为人体之气的统称,即是真气。真气包括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诸如: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一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气的生成和调节气机的作用。

肺主一身之气的生理功能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参与生成宗气。肺参与一身之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

宗气是人体之气的中药组成部分。

人体通过呼吸运动,把自然界的清气吸入于肺,又通过脾胃的运化功能,把饮食物变成水谷精气,由脾气升清,上输于肺。

自然界的清气和水谷精气在肺内结合积聚于胸中的上气海(上气海,指膻中,位于两乳头之间,为宗气发源之处),便称之为宗气。

宗气上出喉咙,以促进肺的呼吸运动,贯通心脉,行血气而布散全身,以温养各脏腑组织和维持它们的正常功能活动,在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二,调节全身气机。

气机,泛指气的运动,升降出入为其基本形式,肺的呼吸运动,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体现。

肺有节律的一呼一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正常,则各脏腑之气旺盛。

反之,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失常,会影响宗气的生成和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表现为少气不足以息、声低气怯、肢倦乏力等气虚之候。

肺主一身之气与肺主呼吸之气的关系:

二者都隶属于肺的呼吸功能。

肺的呼吸调匀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如果肺的呼吸功能失常,势必影响宗气的生成和气的运动,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的作用就减弱,甚至丧失了呼吸功能,清气不能入,浊气不能出,气化停止,人的生命活动也就终结了。

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

但是,气的不不足和升降出入运动异常,以及血液运行和津液的输布排泄异常,亦可影响肺的呼吸运动,而出现呼吸异常。

(二)肺朝百脉

肺朝百脉指肺助心行血于周身血脉的功能。

肺朝百脉的生理作用是助心行血,肺与百脉相通是肺助心行血的结构基础,肺主气、司呼吸是其功能基础,全身的血液循环通过血脉而流经、汇聚于肺。

肺主呼吸之气,司清浊之运化,从而维持血液富含清气。

心主血脉,心脏的搏动,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血液在脉内的运行,又依赖于气的推动,随着气的升降而运行于全身。

肺主一身之气,贯穿百脉,调节全身的气机,故能辅助心脏主持血液循行。

血液的运行,有赖于肺气的敷布和调节。

肺朝百脉,助心行血的作用,说明了肺与心在生理病理上反映了气与血的密切关系。

若肺气虚寒,不能助心行血,就会影响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而出现血行障碍,如胸闷、心悸、唇舌青紫等症状。

(三)肺主宣降(宣发肃降)

宣发,宣通发散之意;肃降,清肃下降之意。

肺禀清虚之体,其用宣降。

肺位居上,其气既宣又降,但以清肃下降为主,为其常。

宣发与肃降是肺气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

肺气必须在清虚宣降的情况下,才能维持其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等正常的生理功能。

1.肺主宣发:主宣发是肺气宣通与布散的功能,其气机运动表现为升与出,生理作用体现在:

(1)排出浊气。

(2)输布津液精微气血。

肺将脾所传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奉心化赤而为血,布散到全身,外达于皮毛,以温润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腠皮毛。

(3)宣发卫气。

卫气源于宗气,具有护卫肌表、温养肌腠皮毛、调节腠理开合的作用。

肺借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阖,并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由汗孔排出体外。

腠理升则汗孔开而汗出,腠理闭则汗孔闭而无汗。

肺气失于宣散,则可出现呼吸不利、胸闷、咳嗽以及鼻塞、喷嚏和无汗等症状。

2.肺主肃降

肺主肃降是指肺气清肃、下降的功能,其气机运动形式为降与入,其生理作用,主要表现为:

(1)吸入清气。

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肺的宣发以呼出体内浊气,肺的肃降以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宣降以完成吸清呼浊、吐故纳新的作用。

(2)输布津液精微。

肺位最高,居诸脏之上。肺将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于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于全身,以供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需要。

(3)通调水道。

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肃降则能通调水道,使水液代谢产物下输膀胱。

(4)清肃洁净。

肺气肃降,则能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肺气失于肃降,则可能呼吸短促、喘促、咳痰等肺气上逆之候。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在生理情况下,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在病理情况下,则又常常相互影响。

没有正常的宣发,就不能有很好的肃降;

没有正常的肃降,也会影响正常的宣发。

只有宣发和肃降正常,才能使气能出能入,气道畅通,呼吸调匀,保持人体内外气体的交换,才能使各个脏腑组织得到气、血、津液的营养灌溉,又免除水湿痰浊停留之患,才能使肺气不致耗散太过,从而始终保持清肃的正常状态。

如果二者的功能失去协调,会发生肺气失宣或肺失肃降的病变。

前者以咳嗽为特征,后者以喘促气逆为其特征。

(四)肺主行水

肺主行水是指肺通过宣发和肃降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由于肺为华盖,居位最高,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故又说“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行则水行。”

肺主行水的过程:人体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肾以及小肠、大肠、膀胱等脏腑共同来完成,肺主行水的功能是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来实现的。

肺气的宣发,一方面使水液向上向外布散到全身,外达皮毛,若“雾露之溉”以充养润泽和护卫各种组织器官;

另一方面使一方面使一部分被机体代谢利用后的废水和剩余的水液,通过呼气以水汽的形式,通过皮肤汗孔以蒸发和排汗的形式而排出体外。

肺气的肃降,一方面使水液向下向内输布以充养和滋润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

另一方面使大部分被机体代谢利用后的废水和剩余的水液不断地下输于肾,经肾和膀胱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

肺气失于宣肃,则肺将失其主行水的功能,水道不调,水液输布和排泄障碍,从而产生痰饮或水肿等病变。

故临床上治疗痰饮或水肿有“宣肺化痰”或“宣肺利水”之法,后者也称“提壶揭盖”法。

(五)肺主治节

肺主治节,是指通过调控气、血、津液而治理调节全身生理活动的功能。

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肺为相傅之官而主治节。

心为君主,肺为辅相,人体脏腑组织之所以依着一定的规律活动,有赖于肺协助心来治理和调节。

故曰“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故称肺为“相傅之官”。

肺主治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肺主呼吸。

2.调节气机。

肺主气,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的气机调畅。

3.助心行血。

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囊,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肺主一身之气”,气行则血行。

4.调节水液。

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二、肺的生理特性

(一)肺为华盖

“肺者,脏之盖也。”

肺位于胸腔,在五脏六腑中居位最高,覆盖心君和诸脏腑,为脏腑之外卫。

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宣发卫气,抵御外邪,护卫肌表。

肺又主一身之气,调节气机。

肺气顺则五脏六腑之气亦顺,故有“肺为脏之长”之说,因此,肺为华盖。

肺通过气管、喉、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在五脏中,肺的生理功能最易受外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界中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尤其是风寒邪气,侵袭人体,常首先犯肺,使肺卫失宣,肺窍不利而为病。

肺合皮毛,所以病变初期多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等肺卫失调的表证。

咳嗽病----每周认识一种疾病系列

肺为华盖是对肺在五脏中位置最高和其保护脏腑、抵御外邪侵袭,统领一气功能的高度概括。

(二)肺为娇脏

肺为清虚之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故六淫等外邪侵袭机体,无论从口鼻而入,还是从皮毛而入,均易犯肺而致病。

肺居高位,为华盖而覆盖诸脏,又为百脉之所朝,凡他脏腑之寒热病变,常易上及于肺。

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故易受邪侵袭。

五无论外感,还是内伤或是他脏病变,多易侵袭或累及于肺而为病,故称为“娇脏”。

肺为娇脏,是对肺生理病理特点的概括。

治肺当以“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为准则,用药以轻清、宣散为贵。

(三)肺气与秋气相通应。

肺乃清虚之体,性喜清润而气主降。

自然界中,秋季气候清肃,天高气爽,空气明润。

肺气与秋气相通应,是说肺气在秋季最旺盛。

肺与西方、燥、金、白色、辛味等有内在联系。

如秋金之时,燥气当令,燥邪易伤肺之津液,使肺失清肃而见干咳,口鼻干燥等症状。故秋冬季节可多服百合、山药等润肺之品。

如肺为风寒之邪所束的表证,常用麻黄、桂枝等辛散解表之药治之,使在表之邪从汗而解。

本文参考《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ze.com/xjzd/126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