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血精 > 血精诊断 > 北漂岁月老丁看病记四医宗金
北漂岁月老丁看病记四医宗金
这天老丁突然想起一句话来,就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看似非常普通的角膜炎,断断续续的快三个月了,也没有痊愈。医院里各种仪器和被西医西药统治的情景,他都会质疑,中华上下五千年,从秦皇汉武,到满清民国,从达官贵胄,到平民百姓,生了病都是咋活过来的。
前些年看的电视剧《神医喜来乐》和《大宅门》,名医都是望闻问切,悬壶济世,虽不是起死回生,也是药到病除,古代的华佗、李时珍,孙思邈、张仲景们,是如何治病救人的呢。
想到这里,老丁就坐医院,想找医生开点中药试试,这眼睛都有抗药性了,点药水效果也不明显,还是看老祖宗留下的药方是否管用吧。
中医院医院轻松,患者基本上不需要排队进行仪器检查,可能得急症的也比较少,大家只是坐在走廊候诊,很像解放初期卫生院的样子。给老丁看病的中医师问了他的病情,便号脉,看舌苔,问大小便的情况,最后才看了看患病的右眼,医生说,眼睛有些红,还是肝火旺,服用舒肝和胃,清肝利胆的药吧。
说完,医生开了药方,简单的中成药丸,每天服用两次。老丁看到这盒成药,感觉希望不大,因为他见到的病人,大多是跟肝胆肠胃有关系的,那些骨折、肺病、五官有问题的,确实很少见到。
这样服用了两周,可以说没有任何效果,老丁觉得挺郁闷,是药方不对,还是药品不行呢。
春节在家休息的老丁,从书橱里找到了几本《医宗金鉴》,这是志愿从医问药,护佑家小,后来当了小学教师的岳父留下的,里面详细解读了各类常见病的诊疗特征和验方。这套医学丛书,刊行于清乾隆七年(公元年),原书九十卷,医院御医吴谦等人编撰的医药全书。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重印,作为培养乡村赤脚医生的通用教材,在缺医少药的新中国,这套丛书可能救治了很多人,称得上弥足珍贵。
在《目睛原始歌》中,心法要诀是这样说的:
天有日月阴阳精,人有二目藏府精。众精之巢为之眼,肉精上下两胞名。血精两眥气精白,筋精为黑骨精瞳。约束裹挟系属脑,目睛原始要祥明。
意思是说天有日月,人有两目,所有精气神都集中在眼睛上。肉精表现在眼皮,血精表现在眼角,气精表现在眼白,筋精表现在黑眼珠,骨精表现在瞳仁。而眼睛是否歪斜松弛,则系于大脑,就是脑袋的问题。
关于近视眼,书中说道:
近视清明远视昏,阳光不足被阴侵。定志丸用菖蒲远,朱砂人身白茯神。
其实这已经是药方了,就是用定志丸补心壮神,眼睛自能远望了。
老丁急切的找到“内障”章节的眼痒药方,这药方歌诀言道:
眼痒皆因肝胆风,痒生眥睑黑白晴。外用广大重明洗,内服荆防羌乌弓。
歌诀的意思是眼睛发痒,都是肝胆二经风邪充发所致。开始是眼角发痒,严重了眼球痒极难忍,可外用广大重明汤熏洗,内服驱风一字散,疏散风邪。
在药方歌诀的后面,附加了驱风一字散的方子。
荆芥穗五钱,防风二两五钱,羌活二两五钱,川乌(炮制)五钱,川弓五钱。
上为细末,令匀,每次两钱,餐后,薄荷汤调下。
老丁突然醒悟过来,怪不得人们不愿意选择中医治病,原因是急症西医效果更好,只有慢性病和未病之症才适合中医调养,而最根本的原因,是找不到质量合格的中药以及掌握不好炮制的方法。
可能是中药质量不行,药效才打折扣吧,老丁仔细的想了想,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中医可能会亡于中药。
这话说起来比较武断,但是老丁的侄子外号“王先生”的确实深有体验,他是远近闻名的乡医,从小跟着师傅研学中医,擅长调理疑难杂症,可这些年购买回来的药材,疗效却是越卖越差,再看老祖宗留下的验方并没有错,这疗效都去哪了?
药材供应商唯利是图,化肥农药残留自不必说,仅晒干、炮制、切片的方式就跟祖先留下的完全不同。轰鸣作响的烘干机,转基因的培育,快速养成的催熟,都在毁灭着中药。好药材和传统炮制方法,都被市场经济和丧失道德的商人们,破坏的几近衰亡了。
这个年头,自然生长的东西都是很宝贵的,如今的自然环境根本无力供养那么多数量的患者,这也是残酷的现实。
像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问起来淡淡的药味,似乎也不如从前了。
小时候的老丁,经常闻到满屋子的中药味道,那是姐姐在用药罐子给奶奶熬药,一大包各种根茎,放在火上咕嘟嘟的,散发着清苦的香味,草药是村里的名医“孙先生”给配制的。
孙先生身材不高,浓眉大眼很是憨厚,每次老丁的父亲去请他给奶奶看病的时候,无论早晚,孙先生都是及时前往。当他打开绛紫色的药箱时,在旁边观望的老丁,始终以神圣的目光凝视着里边的注射器和听诊器,以及搭手腕的小包,觉得奶奶的病马上就会痊愈了。
老丁儿时患眼病和牙疼都是这位老先生给瞧病,牙疼常常睡不着觉,孙先生就让他含着几粒花椒,还有长得像小虫子一样的硬棍,闭眼待上一刻钟,真的就不疼了。
表妹的耳朵钻进了虫子,孙先生点上几滴麻油,那原本在玉米秸上生活的小虫子,慢慢的从耳朵里爬出来,掉在地上。表哥气的用脚去踩,沙土松软,虫子早陷在地里不知踪影了。
唉,这样的老先生快绝迹了。
老丁总是觉得西医是个庞大的烧钱工程,或者说是把看病变成了科学外衣下的精致算法。越来越多的医生,不是望闻问切,确定你得了啥病,而是使采用排除法看病,不管你愿不愿意,先检查一遍再说。
看病三分钟,检查一小时。
这种过度检查和重复检查的现象,存医院,一方面医生害怕误诊和漏诊,另一方面说明了医生与患者的信任缺失。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医生对自身的诊疗能力极度不自信,以查养医,医院和医生比比皆是。
老丁轻叹一声,合上《医宗金鉴》,冷静的想到这毕竟是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不可阻挡,生物合成医药必将替代传统中草药,那些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只能存在于神话故事里了。
他想起一则典故,春秋时扁鹊回答魏文王谁的医术最高时,扁鹊说:“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就是说真正的神医擅长治疗还没成型的病症,而普通大夫就会抓药输液开刀,所以治病不如养生,而养生源于好的生活习惯和环境。
面对自己还未痊愈的眼睛,老丁突然不太在意了。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得一场病,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几天,就像阴晴圆缺和风霜雨雪一样,再普通不过了,不必为此太在意。
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楼下顽童在奔跑嬉闹,一个二踢脚在窗前闪光并爆炸,清脆的声音预示着,狗年春节真的到来了。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漠歌者往事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