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血精 > 血精诊断 > 桃仁
桃仁
出处:《神农本草经》
拉丁学名:SemenperSicae
来源: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干燥成熟种子。
科属: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科樱桃属山桃
处方用名:桃仁、燀桃仁、炒桃仁
分布区域:全国各地
药性: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临床应用:
1.瘀血阻滞之经闭痛经,产后腹痛,癥瘕痞块,跌扑损伤2.肺痈,肠痈3.肠燥便秘4.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煎服,5~10g。
注意事项:孕妇及便溏者慎用
临床配伍:
1、小儿疟疾:乌猫屎一钱,桃仁七枚,同煎,服一盏立瘥(《温居士方》)2、反胃吐食:以乌骨鸡一只,与水饮四五日,勿与食。将五蒲蛇二条,竹刀切与食。待鸡下粪,取阴干为末,水丸粟米大。每服一分,桃仁汤下。五七服即愈。(《证治发明》)3、盘肠钓气:越桃仁半两,草乌头少许,同炒过,去草乌,入白芷一钱,为末。每服半钱,茴香葱白酒下。(《普济方》)
方剂:
1、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金匮要略》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具有泻热破瘀,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肠痈初起,尚未成脓。右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伸则腹痛甚,甚则局部肿痞,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黄腻,脉滑数。临床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妇科附件炎、盆腔炎等属于实热瘀滞者。:本方所治肠痈初起,乃因湿热郁蒸,气血凝聚,邪结肠中而致。
①《外科正宗》谓“肠痈者……饥饱劳伤……或生冷并进,以致气血乖违,湿动痰生,多致肠胃痞塞,运化不通,气血凝滞而成”。
②盖肠主传化,以通为用,湿热内蕴,与气血相搏,瘀热、湿浊壅郁肠中——则成肠痈。
③见右下腹疼痛拒按——甚则肿痞,右足屈而不伸,牵引则痛剧;
④湿热邪在肠腑,气血瘀积,邪正相争,营卫失调——故时时发热、自汗恶寒;
⑤舌苔薄黄而腻、脉滑数——乃湿热蕴结之征。
:
①君药:
大黄——苦寒攻下,泻肠中湿热郁结,祛肠中稽留之瘀血;
桃仁——苦平入血分,性善破血,与大黄相配,破瘀泻热,共为君药。
②臣药:
芒硝——咸寒,泻热导滞,软坚散结,助大黄以荡涤实热;
牡丹皮——辛苦微寒,凉血散瘀消肿,两药为臣。
③佐药:冬瓜子——能清肠中湿热,排脓散结消痈,以治肠痈。
④诸药配伍,热清瘀祛,肠痈得消。
2、五仁丸:桃仁、郁李仁、松子仁、杏仁、柏子仁、陈皮。《世医得效方》
五仁柏子杏仁桃,松子陈皮郁里饶,
炼蜜为丸米饮下,润肠通便效力高。
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
主治津枯便秘。大便干燥,艰涩难出,以及年老或产后血虚便秘。
临床用于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老年性便秘、小儿厌食等病症。
本方所治津枯便秘为素体阴虚,或年老阴气自半,津液日亏,或产后失血,血虚津少,均可导致津枯肠燥,大肠传导失司,大便艰难。治宜润肠通便。
君药-杏仁:方以质润多脂之杏仁为君,以滋肠燥,降肺气,利大肠传导之职。
臣药-桃仁:取其润燥滑肠,以助杏仁之力。
佐药-柏子仁:性多润滑,“润肺治燥……治虚秘”(《本草纲目》)。
佐药-郁李仁:质润性降,润滑肠道,专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
佐药-松子仁:润五脏,“治大肠虚秘”(《本草从新》)。
佐药-陈皮:理气行滞,使气行则大肠得以运化。
炼蜜为丸,更能助其润下之功。五仁合用,润肠通便不伤津液,用于津枯肠燥便秘,奏功甚捷。
3、苇茎汤:?苇茎、薏苡仁、瓜瓣、桃仁。《备急千金要方》
苇茎汤方出千金,桃仁苡仁冬瓜仁,
肺痈痰热兼瘀血,化痰排脓病自宁。
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的功效。
主治肺痈。身有微热,咳嗽吐痰色黄,甚则咳吐腥臭脓痰,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临床用于治疗肺脓疡、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肺热痰瘀互结者。
:本方所治之肺痈,乃因热毒壅肺、痰瘀互结而致。
①热毒迫肺,以致热伤血络,热壅血瘀,肉腐血败,酝酿而成痈脓——故咳吐腥臭脓血;
②痰热壅肺,肺失清肃——是以咳嗽;
③痰热瘀血壅结于肺,肺络不通——则胸中隐隐作痛,咳则痛增;
④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之征。
:
①君药:苇茎——重用苇茎为君药,其性甘寒轻浮,善清肺热,其茎“中空,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为治肺痈之要药。
②臣药:
瓜瓣(冬瓜仁)——清热化痰,利湿排脓,能清上彻下,肃降肺气,与君药配伍,则清肺宣壅、涤痰排脓;
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热而排脓,下利肠胃而渗湿,亦为臣药。
③佐药:桃仁——活血祛瘀以助消痈,且能润燥滑肠而通下,使痰瘀之邪从下而解。
④四药配伍,共奏清热化痰、逐瘀排脓之效。
4、桃核承气汤:?桃核、大黄、芒硝、甘草、桂枝。《伤寒论》
桃仁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
瘀热互结小腹胀,蓄血如狂最相宜
?具有逐瘀泻热的功效。
主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至夜发热,其人如狂,甚则谵语烦躁;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临床用于治疗脑外伤、石淋、子宫内膜异位症、血吸虫性肝硬化腹水等病症。
本证由瘀热互结下焦所致。《伤寒论》本方治证由邪在太阳不解,循经入腑化热,与血相搏结于下焦之蓄血证。瘀热互结于下焦,故少腹急结;病在血分,膀胱气化如常,故小便自利;热在血分,故至夜发热;心主血脉而藏神,瘀热上扰,心神不宁,故烦躁谵语,甚则其人如狂。瘀热内结,正气未虚,故脉沉实而涩。若妇女瘀结少腹,血行不畅,则为痛经,甚或经闭不行。证属瘀热互结,治当因势利导,破血下瘀泻热以祛除下焦之蓄血。
本方由调胃承气汤减芒硝之量,加桃仁、桂枝而成。
君药-桃仁、大黄:方中桃仁苦甘平,活血破瘀;大黄苦寒,下瘀泻热。二者合用,瘀热并治,共为君药。
臣药-芒硝、桂枝:芒硝咸苦寒,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桂枝辛甘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共为臣药。桂枝与硝、黄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而不凉遏。
佐使药-炙甘草:炙甘草护胃安中,并缓诸药之峻烈,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破血下瘀之功。
5、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医林改错》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软骨炎、脑震荡后遗症等属血瘀气滞者。本证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血瘀胸中,气机阻滞,则胸痛如针刺,且有定处;血瘀上焦,郁遏清阳,清空失养,故头痛;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瘀滞日久,肝失条达之性,故急躁易怒;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本方取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之主要配伍,加下行之牛膝和上行之桔梗而成。
君药-桃仁、红花: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臣药-赤芍、川芎: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
臣药-牛膝:牛膝入血分,性善下行,能祛瘀血,通血脉,并引瘀血下行,使血不郁于胸中,瘀热不上扰。
佐药-生地黄、当归、赤芍:生地黄甘寒,清热凉血,滋阴养血;合当归养血,使祛瘀不伤正;合赤芍清热凉血,以清瘀热。三者养血益阴,清热活血为佐药。
佐药-桔梗、枳壳: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桔梗并能载药上行。
佐药-柴胡: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
使药-甘草: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证可愈。
6、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瘀阻经脉用桃红。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临床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本证由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正气亏虚,不能行血,以致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养,故见半身不遂、口眼?斜。正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言:“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气虚血瘀,舌本失养,故语言謇涩;气虚失于固摄,则口角流涎、小便频数、遗尿失禁;而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为气虚血瘀之征。本证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即王清任所谓“因虚致瘀”,非独用活血化瘀或益气补虚之所宜。治当以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
君药-生黄芪:方中重用生黄芪,甘温大补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
臣药-当归尾: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为臣药。
佐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为佐药。
佐使药-地龙: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并引诸药力直达络中,为佐使药。
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络通,诸症可愈。
7、生化汤:?当归、川芎、桃仁、甘草、干姜。《傅青主女科》
生化汤宜产后尝,归芎桃草酒炮姜,
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具有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功效。
主治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临床用于治疗子宫复旧不良、产后宫缩疼痛、人工流产及引产所致的阴道不规则流血属血虚有寒夹瘀者。
:本证由产后血虚寒凝,瘀血内阻所致。
①妇人产后体虚,极易感受寒邪,而致寒凝血瘀——则恶露不行;
②瘀阻胞宫,不通则痛——故小腹冷痛。
:
①君药:全当归——方中重用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为君药。
②臣药:
川芎——辛散温通,活血行气;
桃仁——活血祛瘀,均为臣药。
③佐药:
炮姜——入血散寒,温经止血;
黄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力,共为佐药。
④使药: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用以为使。
8、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药、桃仁。《金匮要略》
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和牡丹,
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癥块胎可安。
具有活血,化瘀,消癥的功效。
主治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舌淡紫,苔白,脉弦细涩。
临床用于治疗输卵管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崩漏、血精症、房颤等病症。
:本证由瘀阻胞宫所致。
①仲景原治妇人素有癥块所致的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之证。
②胞宫素有血瘀癥块,阻遏经脉,以致血溢脉外——故有妊娠初期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
③瘀血癥块,停留于胞宫,阻滞胞脉,血不养胎——则胎动不安;
④瘀阻胞宫,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腹痛拒按;
⑤瘀阻胞宫,冲任受阻——则致月经不行而经闭;
⑥产后恶露不尽——亦为瘀阻而血不归经之候;
⑦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俱为瘀阻胞宫之佐证。
:
①君药:桂枝——方中桂枝辛甘而温,温通血脉,以行瘀滞,为君药。
②臣药:
桃仁、丹皮——瘀结成癥,不破其血,其癥难消,故配伍桃仁、丹皮活血破瘀,散结消癥,且漏下之症用行血之品,亦含通因通用之意;
丹皮——又能凉血以清瘀久所化之热,共为臣药。
③佐药:
芍药——养血和血,使破瘀而不伤正,并能缓急止痛;癥块的形成,与气滞、血瘀、痰结、湿阻密切相关,尤其以瘀血痰湿互结最为多见;
茯苓——甘淡渗利,渗湿健脾,以消痰利水,配合祛瘀药以助消癥,并健脾益胃,以扶正气。
④使药:白蜜——以白蜜为丸,取蜜糖之甘缓,并用丸药,“丸者缓也”,以缓和诸破泄药之力,为使药。
⑤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功,使瘀化癥消,诸症皆愈。
化学成分:主要含脂类成分:甘油三酯等;苷类成分:苦杏仁苷,野樱苷等。还含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苦杏仁酶、尿囊素酶等。
药理作用:
可促进初产妇子宫收缩;有抗凝及较强的溶血作用,对血流阻滞、血行障碍有改善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扩张兔耳血管;对呼吸中枢呈镇静作用;脂肪油有润肠缓下作用。
炮制方法:1.桃仁:取原药材筛去灰屑杂质,拣净残留的壳及泛油的黑褐色种子。用时捣碎。2.燀桃仁:取净桃仁置沸水中,加热烫至种皮微膨起即捞出,在凉水中稍泡,捞起,搓开种皮与种仁,干燥,筛去种皮。用时捣碎。3.炒桃仁:取燀桃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略带焦斑,取出放凉。用时捣碎。炮制作用:1.桃仁: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功能。生用行血祛瘀力强,多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2.燀桃仁:易去皮,可除去非药用部位,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提高药效。3.炒桃仁:偏于润燥和血,多用于肠燥便秘,心腹胀满等。
性状:
桃仁呈扁长卵形,长1.2~1.8cm,宽0.8~1.2cm,厚0.2~0.4c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尖端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有颜色略深不甚明显的合点,自合点处散出多数纵向维管束。种皮薄,子叶2,类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苦。山桃仁呈类卵圆形,较小而肥厚,长约0.9cm,宽约0.7cm,厚约0.5cm。
鉴别:
(1)本品种皮粉末(或解离)片:桃仁石细胞黄色或黄棕色,侧面观贝壳形、盔帽形、弓形或椭圆形,高54~μm,底部宽约至18μm,壁一边较厚,层纹细密;表面观类圆形、圆多角形或类方形,底部壁上纹孔大而较密。山桃仁石细胞淡黄色、橙黄色或橙红色,侧面观贝壳形、矩圆形、椭圆形或长条形,高81~()μm,宽约至()μm;表面观类圆形、类六角形、长多角形或类方形,底部壁厚薄不匀,纹孔较小。
(2)取本品粗粉2g,加石油醚(60~90℃)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弃去石油醚液,药渣再用石油醚25ml洗涤,弃去石油醚,药渣挥干,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苦杏仁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5~10℃放置12小时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立即喷以磷钼酸硫酸溶液(磷钼酸2g,加水20ml使溶解,再缓缓加入硫酸30ml,混匀),在℃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