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血精 > 血精医院 > 常见心身技术类别与心身功课选择
常见心身技术类别与心身功课选择
▲
心身功课,健康自在
主动性自我心身调摄,是传统文化“炼己”的主体内容。无论是佛道的修炼,还是儒家的道德提升,抑或医家、武术家提高医术和武术,都必须通过调适、改善或增强自我心身状态和水平来实现。传统心身技术来源广泛、内容丰富,自古记载传承的单式、套路就不下数百上千种,加上近现代编创的一些操和功,其种类、名头就非常繁多,让初学者莫衷一是。
为让大家较简明地了解心身技术,我们简单归纳了心身技术的来源、主要特征、主要实践形式、常见种类以及代表性心身功课。
一、心身技术的来源和主要特征
道家心身技术强调性命双修、延寿成仙,代表性技术套路和方法有内丹术、周天功、抱元守一、胎息辟谷、河车搬运以及导引吐纳等。道家修炼路径一般概括为“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得道”。其原理出自《老子》、《庄子》等道家学说的“道法自然”、“虚静无为”、“返璞归真”、“抟气至柔”等观点。
佛家心身技术追求明心见性、静定成佛,代表性技术名称有禅定、止观、六妙法门、结手印、宝瓶气、咒语等。佛家技术的理论有“戒”、“定”、“慧”三学。其中“定”就是禅定、静定,在静定的心身状态下,人的心智能够大开,从而明心见性,开慧了悟,放下尘世俗念,达到心静如水。
儒家心身技术以诚心正身、追求道德提升为方向,代表性技术方法有心斋、坐忘、儒家平平常常静坐法、养气等。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又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朱熹说“半日读书,半日静坐”。通过心身的修正,使得心身能与天地、百姓沟通,从而有助于知行合一。
医家心身技术以维护健康、祛疾延年为出发点,代表性技术方法有导引、吐纳、服气、行气、咽津、叩齿、按摩、握固等。《黄帝内经》有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通过动、静的心身调摄,使得机体内环境改善,保持“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防患未然,增进康复。
武术中的心身技术是武术家进行练功的基础,是武术技击的“本体”。所谓“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其中代表性技术内容有:内功、站桩、点穴、按摩、硬气功等。武术功法强调气与力的整合,要求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意到气到,气到力到。
民间功法是指历代在民间流传,师徒相承,学术源流不甚清晰的功法流派。比如八段锦。
二、心身技术的主要实践形式
从心身锻炼、修炼的形式来看,不外动、静两种。
动功,又称外功,以形体动作为主,通过外在的动作来带动内在的气机。其中包括单势、套路和自发动功三类。其特点是外动内静。常见的动功套路有: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回春功、内家拳等。
静功,也称内功,以呼吸、意念调控为主要操作手段,采取坐、卧、站等静态姿势,通过数息、意守、观想等入静方式诱导心身进入静定状态。静功以觉察内在气机发动为主,具有外静内动的特点。常见的静功有:吐纳、行气、心斋、坐忘、内观、禅定、胎息、抱一、站桩等。
三、常见的心身技术种类
导引技术,以肢体躯干的外在活动为主,来宣导疏通内在的气机,称之为“外导内引”。导引的常见技术方法有:拉伸、振摇、屈曲、拧转、按摩、拍打等。常见的导引功法有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十二段锦、二十四节气导引法等
吐纳技术,以呼吸调控为主的技术方法,通过外呼吸的调控来带动内呼吸(内气)循行。吐纳的常见技术方法有:吐故纳新、呼吸精气、行气炼气、闭息胎息等。经典的代表功法有:六字诀、龟息法。
静定技术,以凝神入静为主的技术方法,包括止观、六妙法门、禅定、意守、抱一、睡功等技术方法。这类技术具有蓄气复元、静待复机的作用。经典的代表性功法有心斋、坐忘、儒家平平常常静坐法、六妙法门等。
观想技术,以想象、内观为主的技术方法,包括禅观、白骨观、存思、内观、服日气月精法、五脏修养法等。人类的想象力很丰富,也很强大,对自我的心身状态具有很强大的影响力。存思,又称默想,是一种单纯的想象法;观想,又称内视、返观,是想和观的结合。
内丹技术,在思想入静的基础上,意气相依,以内气感觉沿着任督等经脉周流运行为主的静功功法。因该技术有内气在体内经脉上周流运行的特点,故又称周天功。包括安鼎炉、产药物、调火候等技术手段。常见的功法有:意通法、气通法、大小周天、栽接、真气运行法等。内丹术具有开通先后天,激发生命元力的功效。
四、代表性心身功课
(图片转自:QQfamily)
八段锦是祖国优秀的传统健身功法,经过近千年传承而历久弥新,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传统功法八段锦养生内涵丰厚、健身功效卓著;它动作简单易行,姿势舒缓优美,运动强度适中,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是雅俗共赏的良好健身运动!八段锦的主体动作有八个:“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需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1]。
易筋经:“易”是改变、脱换之意,“筋”是指经筋、筋骨等,“经”为经典、指南也。“易筋经”者,采取独特的体姿,配合呼吸与拉伸,开通周身经脉、循行气血精津,具有变易筋骨、充盈气血、强壮身形、消除痿弱之功效,历来为练功习武者的入门法宝。易筋经动作诡奇、气势雄迫,其心静、其气荣、其身正、其行周。易筋经拥有独特的锁身盗气、极势伸拔的身体调节技术,是纠正身形、导引气血的经典法门。本课程将细致解析易筋经的核心技术,让您掌握势简效宏的经典导引功法。易筋经为祛疾之玄术,养生之大律。
五禽戏,是史上记录的第一套动功,为三国名医华佗所创。华佗根据“道法自然”、“熊经鸟申”的经典理论,编创了这套模仿“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的动功功法,“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华佗的两个弟子吴普、樊阿终身习练五禽戏,一个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一个白发复黑、年过百岁。
回春功是传承全真道华山派的一套疗效显著的动静养生功法,最早源于金元时期,至今近八百年历史。回春功历来为道家内部秘传延年修真功法,以“柔身养形,炼形生精,还精补脑”为核心,以清静无为、道法自然为原则,在练功过程中强调松、静、圆、柔等特点,是一种动静双修、精气神形齐练的全身性柔韧运动。回春功主要通过强调乐字当头、妙炼“下丹”,着重调理和改善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特别是下焦生殖性腺系统。该功法能够有效地健运全身十四经络,通利关节筋脉,特别是全方位的运动脊柱,起到对人体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全面地濡养调整,因而对于久服药物不愈的慢性病、虚弱病症有着显著的疗效。长期习练此功还有健身美容,延缓衰老,返老还壮之功效。
静坐站桩,是经典的入静方式。老子言: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言: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入静,就是逐步进入静的状态当中去,是修复身心,消除疲惫,平复情绪,蓄积元气,远离病痛,增进康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修身养性,涵养性情,改善个性,增智开慧的重要手段。内观入静法,通过三阶层九步骤逐渐实现安静、松静、定静、静复的过程。基本站桩姿势,诸如无极桩、养元桩、中和桩、浑元桩等,简便有效。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入门级太极拳,其简练传统太极拳术势,浓缩精华,方便学练,为晨练必备。太极拳动作连绵不断,气势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太极拳习练从外形框架打开入手,外抱内撑,气宜鼓荡,逐步打通气脉,然后静心蓄气,神宜内敛,充养精气神,实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的目的。主要动作有:野马分鬃、搂膝拗步、倒卷肱棚、捋挤按、单鞭、云手、左右蹬脚、独立穿梭、海底针、闪通臂、搬拦锤等。
心身新生,自主健康
养生八段锦
回春功
静坐站桩
心身功课体验
心身功课——健康自主,生命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