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血精 > 血精预防 > 监测有道先进3D技术对颅内血肿的精准
监测有道先进3D技术对颅内血肿的精准
北京正规荨麻疹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33382.html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监测有道丨颅脑创伤-神经重症周刊》第期,医院神经外科吴廷荣副主任医师带来的:先进3D技术对颅内血肿的精准治疗,欢迎观看、阅读。
前言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急危重症。随着精准医学理念的发展,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因其简单、安全、快速、损伤小的优势,应用越来越多。准确而安全的穿刺是保证疗效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但是临床上因为CT定位误差、术者操作偏差、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均可引起穿刺方向、距离等出现偏移,导致穿刺失败。3D打印技术是当今最热门的生物医学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影像技术(CT、MRI等)资料的辅助,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虚拟出待构建体的三维结构,然后用相应的材料逐层创建出实体,具有高精度、构建速度快的优点。该技术属于省内先进技术,医院作为科研技术进行专项立项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并取得很好的疗效。病例一
病例介绍
张某某,男,61岁。因意识障碍、呕吐4+小时急诊入院。查体:血压/mmHg。GCS评分6分,昏迷,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迟钝;呼吸稍促、口唇发绀,胸廓呈桶状、脊柱后凸畸形,双肺闻及湿罗音;四肢疼痛刺激见肢体回缩,双下肢巴彬斯基征阳性。诊断:左侧基底节区血肿,脑室系统积血,梗阻性脑积水;原发性高血压3级;呼吸衰竭。患者脊柱严重后凸、侧弯畸形(俗称“驼背”),导致患者头颅CT扫描时不能按标准听眦线定位检查,不能按照常规定位方法定位手术,给手术带来极高难度。术前影像
本例患者术前头颅CT-非标准层面定位检查标准定位层面检查实际检查出血层面与标准检查层面的对比,解剖层面差距较大。由于脊柱侧弯严重等情况的特殊,术前规划尤为重要,否则可能导致穿刺偏移损伤重要神经结构及功能。术前规划
术前规划及术中在3D打印导板辅助精准定位下手术治疗。术前设计穿刺点及深度模型,规划手术穿刺入路及深度穿刺位点及血肿位置,规划手术穿刺入路及深度术中过程
术中使用的定位导板术中抽吸血肿,量约50ml术后复查
术后3小时复查,手术置管位置精准,血肿减少明显术后第2天复查,血肿明显减少术后第4天复查,血肿清除,决定拔管。已达到手术效果,非常满意术后2周复查病例二
病例介绍
李某某,男,71岁,因外伤后头部伤痛1+小时急诊入院。查体:GCS评分13分,神志嗜睡,语言含糊、对答尚可,查体欠合作,颅神经查体未见明确异常,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直径约4mm,光反射迟钝,四肢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诊断:左侧小脑血肿。患者高龄,如果选择开颅手术,手术、麻醉风险较大,全麻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恢复慢;选择微创手术更为合理。术前影像
术前头颅CT术前规划
个体化的术前手术规划术中过程
术中使用3D打印导板精准定位并穿刺抽吸血肿术后复查
术后复查,血肿>95%清除(相当于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手术满意总结
神经外科应用3D技术在打印导板导航下微创血肿穿刺具有四个特点:(1)精准、安全、有效。(2)无需全麻、头架固定,个体化、可操作性强。(3)3D打印材料费费用低廉。(4)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过程只需10分钟)。上述两病例均术前使用3D技术规划病灶位置,病灶大小,术中具体深度,使用3D打印出手术定位导板,让手术变得更安全、有效、快捷,患者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住院费用降低,确实让老百姓在患脑出血等颅内疾病时有了更好的选择。为更好继续提高、规范中国神经外科医生颅脑创伤救治能力及水平,神外资讯《监测有道丨颅脑创伤-神经重症周刊》继续面向全国收集颅脑创伤病例并展开讨论,由国内医生提供真实病例,经专家审核通过及点评后刊登。投稿邮箱:shenwaizix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