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血精 > 血精预防 > 经典的抗毒素血清疗法,不仅可能战胜新冠病
经典的抗毒素血清疗法,不仅可能战胜新冠病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xwdt/煎熬了这么久,终于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2月13日湖北省召开疫情新闻发布会,医院的张定初院长透露——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取得了良好的初步效果!张院长呼吁:康复者踊跃捐献血浆,抗击疫情!捐献血浆,从未迎来如此高光的时刻!血浆蛋白制品,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封笔修养已久的老杜决定写点儿什么。抗毒血清被动免疫:一种荣获诺奖的经典疗法比尔盖茨在埃博拉病毒爆发之后,在一次演讲中曾提出这样一个“新方法”:给感染者输入康复者的血浆。李兰娟院士也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了同样的“一个新技术,新方法”。其实,这种疗法非常传统,十分经典,距今有年历史,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年,德国科学家贝林(Behring)与日本科学家北里(Kitasato)在《德意志医学》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描绘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白喉。贝林的方法是,将提取出的白喉类毒素注射到马的血管中,利用马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白喉毒素的特异性抗体(即抗毒素),然后采集马的含有抗毒素的血清,将之注入白喉患儿的血管,以对抗(中和)白喉病菌。这种方法被称为抗毒素血清被动免疫疗法。采集白喉特免血浆在当时,白喉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传染病。据文献记载,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前,巴黎的H6pitaldesEnfantsMalades医院收治的例患儿中死亡例,病死率高达52%;伦敦的Londonfeverhospitals报告的病死率高达62%。采用这种方法之后,医院(年2月开始)的病死率迅速降低到24%,医院(年开始)-年的病死率降低到30%,到年降低到20%,年降低到12%。仅仅在德国,估算当时每年有4.5万名患儿因此获救。当然,几十年后有了白喉疫苗,曾经致命的白喉已经十分罕见。输注白喉抗毒素血清同样的方法还被用于制造“马破伤风抗毒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救治了很多伤员。可能只有我国至今仍在使用。贝林不仅大力实践这种救命方法,更是提出了对于抗体及人体免疫机制的系统假说,由此开创了免疫学,被后人称为“免疫学之父”、“血液学之父”。年,诺贝尔奖首次评奖,就把医学奖颁给了贝林,表彰"他的血清疗法,尤其是对抗白喉的应用(hisworkonserumtherapy,especiallyitsapplicationagainstdiphtheria)"。首届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贝林(Behring,)升级版疗法: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从动物身上获得抗毒素血清,也有相当的危险性,因为里面含有动物的蛋白质,输入人体后也可能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比如,我国现在仍在使用的“马破伤风抗毒素”,估计有十万分之一的致死率。如果换成人的血清呢?其安全性接近%。另一个问题,血清中大约90%是水,8%是蛋白质。而在血浆蛋白质中真正起作用的抗体仅占15%左右。所以,后来升级的方法是提取高浓度的人的抗体(后来改称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我国现在能够生产的有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人乙肝免疫球蛋白。国外还有抗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抗Rh(D)免疫球蛋白等。比起贝林时代的抗毒素血清疗法,现在的方法安全性极大提升,疗效或预防效果更好。此时,距离贝林发明抗毒素血清疗法已经过去了年,也由动物血换成了人血,管理也由治疗方法变为药品,因此许多人已经淡忘了这种经典的抗击新发传染病的治疗方法。快速可得的特效药:特免血浆和特免球蛋白即使最惨烈的传染病,也会有人活下来(这样说显得冷血,却是事实)。比如年的白喉,病死率在50-60%左右,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死率高达75%,SARS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还是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存活。他们所凭依的是自身的免疫系统。人的免疫系统,面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包括细菌和病毒等),都会产生一种识别这种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对于某些病原体,比如艾滋病毒,抗体并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作用。但是对很多病原体,特异性的抗体是能够中和病原体的,从而将之杀灭并将“余尸”逐出体外。新冠病毒抗体有能力中和病毒吗?从1月22日起,我就在期盼试验和结果。现在,我从抗疫前线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康复患者血浆中和病毒的效价很高!从采集康复患者血浆开始,完成原料检测,病毒灭活,配型,分装,成品检测等一系列流程,制造新冠病毒恢复期血浆的时间仅需要三天时间!如果血浆足够,制成更高效的特免球蛋白仅需十五天!在我们能够找到更有效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之前,特异性免疫血浆,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我们最值得一试的快速反应武器。我在好几个时长半天的讲座中畅谈血液制品远景,专门讲过这个话题。我认为,人类生活在宇宙之中,与其他生命形态的交换就永不停歇,新发传染病随时可能出现。人的免疫球蛋白,是因为与其他生命形态的互动而发生即时变化的,我称之为“人免疫球蛋白的时空效应”——不同地方,不同时间,因为流行疾病的不同,人体的免疫球蛋白组合是不同的。每一次疫情,幸存者血浆中的特异性抗体,极可能是使人类免于更大灾难的最快速可得的治疗方法。我称之为“终极武器”。这种时空效应,使得血浆的采集和加工永远无法被取代。血浆采集:改革方能顺应时代潮流1、采浆区域布局必须改变如果我们要采集恢复期血浆,最佳地点是最靠近疫源地的地方。年是北京,这次是武汉。然而这些大城市都是没有血浆采集机构的。根据现行法规,所有设区的市,都不能设置专门采集血浆的机构——单采血浆站。目前采集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血浆的操作,全都是多个部门反复沟通合作的结果,每个环节都是特批,这要耗去很多时间。而且动员血浆捐献,绝非一日之功,要长期养成。所以,我们这次的反应速度并非理想,所获得的特免血浆未必充足。我从年起,一直呼吁管理部门实行“全民献浆”,主要是从伦理学和社会学角度提出问题,这次我要从科学角度再次呼吁:修改法规,实行全民献浆制度,让医学标准成为筛选献血浆者的唯一标准。建议按人口数量规划单采血浆站,比如每一百万人口设置一个单采血浆站。2、献浆量与频次应该讲科学在整个人群中,大概只有40%的人满足医学标准,具备基础条件。如果每个新冠肺炎康复者都具备基础条件,而且都有意愿,我们才能得到多少血浆呢?目前在武汉采集血浆,由于单采血浆站不具备合法性,只能依据血站标准,ml/次,两次捐献之间的间隔期为14天。这并不科学,获得的救命的血浆也不多。有充分证据证明:一周两次,每次-ml(含抗凝剂。根据体重设定采浆量),对捐献者健康无碍。如果执行这个标准,我们可以获得的救命的特免血浆数量可以迅速放大。3、建议在疫源地筛查特免血浆特免血浆的获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给捐献者打疫苗,另一种就是筛查——对捐献者进行特异性抗体筛查(有的感染者并不发病,或者症状很轻,能够自愈)。根据专家的说法,据我估计,还有为数众多的感染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自己战胜了新冠病毒,他们的体内也含有大量中和抗体。这个群体的数量可能数倍于康复患者。如果筛查方法可行,我们也能获得更多的新冠特免血浆,无论是直接输注,还是制成特免球蛋白,都能救助更多人命。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暂时想到这些。最后按惯例喊喊口号:天佑武汉!天佑中华!天佑人类!血液问题独立研究者老杜
谢谢您的支持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