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血精 > 血精常识 > 朴道文献人体之气与养生修持
朴道文献人体之气与养生修持
朴道文献
人体除构成形体的脏腑气血精津液骨肉皮毛之外,全身循行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四正经加脾之大络均通于任督脉),浮络、孙络,由这些纵横交叉的主干到分支连接全身各部有形物质,由气化推动血精津液营养全身并及时代谢出废物。
按《中基》的归类总结,人身中之气分为四个大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元气主要由肾藏所化,通过三焦流行于全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气主要由脾胃的水谷精气所化生。主要说这个宗气。宗气是由谷气(地阴)与自然界清气(天阳)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宗气的生成有两个来源,一是脾胃运化水谷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一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宗气聚于胸中气海,一方面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推动呼吸,一方面灌注心脉,推动血行。宗气还可沿三焦向下运行于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宗气亦可由气海向下注入气街,再下行于足。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行呼吸、行血气和资先天三个方面。构成人体的循环系统,有气血精津液。气与血,气与津液(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的关系基本相似:化生、推动、统摄。说的是气为血与液的统领,故气机不畅就会造成血液的淤滞,水路的停滞。血液停滞就成为局部的淤血、废血,体征上表现为局部胀痛、刺痛经久不除,水液的停滞,变为痰饮、水肿,以及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瘿瘤、鼓胀等病症。也就是气机的不畅,最终影响血路、水液精微的代谢失常。时间迁延,局部长期堵塞,就会发展为形质病变,也就是机体的局部质地发生病性改变,包括肿瘤。
这是各种导引术、内家拳、丹道气脉功夫可以养生治病的根本原因。
《龙图论医》:“治法亦有高下,既有神治、气治、形治之别。又有治神、治气、治形之异。药治为治之末,药治三境界,上为神用无方,法无定法;中为审病求机,随机变法;下为辨病求方,随证化裁。”
气是精与神转化的枢纽,精能化为气,气能化为神,神统驭气,气统驭精,即形质机体。神,是指人的精神气质。精,为形体,精津血液、脏腑骨肉皮毛的精华。上工治神,是以修身养性,神纯清则气自循轨蹈矩,周流不虚。神杂散纠结,则气郁结杂乱。奈何人之心性,受外欲牵绕,情多想少(吕祖曰:“情多则坠,想多则飞。”),诸情纵驰,随时空变换浮游不安、散乱不堪而被境所转,加之种习刚强难化,非自身为大修行人根器难以直超心性净地并以神驭气;从精下手,治形者,见病治病,以质治质,多时医与西医之法,虽可暂时缓解,但无法找寻到“气”与“神”的病症本因,所以从精治形质者常有效而迁延难愈。故善治者,宜从“气”入,以“气”拨转“精”、“神”的枢纽,中医诸法,莫不如此,针灸、经方、推按、导引等等,莫不是以诸法疏通经络,“通则不痛”,以达到气机调畅,气机调畅则诸血、精、津、液自然依气的统御回归正常代谢,久之,清、浊各有去处,形质自然复归正常。
中医的用药,绝非单纯西医的理论,经由血液循环传入病灶消炎治病。是因为用药性的四气五味的偏性,产生药气感应而归入相应的经络和脏腑,疏通开相应的经络而推动这一经络的气血运行。禅坐内观得好的人,可以清晰感知各种归经的汤膏丸丹散,进入体内后,清晰地感知道该药剂只传导于相关的经络和脏腑的神奇。从“气”的层面,才能理解为何某一味药,主要治肝病,而不会同时去治心脏、肺、肾病。包括中药的外敷疗法,配药疗法。比如膏药或用药袋敷于相关病位,或配戴某种药以治病,都是药气感应的道理。针灸的远病散刺(离病位很远的地方用针,非“阿是穴”的用针),也是利用气在经络的循行原理做到的。
道家修炼及传统导引术多以“气”为修炼门径,“性靠自悟,命靠师传”,心性如非自我觉悟,任尔喊破喉咙,亦如泥牛入海。性地自能觉悟,命功起修假以真师传授,才可能有起修的机会。真师在学者性地下功夫,虽万师不足填海,故先师总结:“性靠自悟”,非为师不能传,因觉悟全在于己内。
气的说法由来已久,但认识颇难,很多同好难于体会这个“气”究竟为何物。养生所说的气,并非指呼吸之气,只是与呼吸之气有关。因为肺朝百脉,前文所述,在胸中,肺将天阳(空气)地阴(水谷)合为宗气,去推动和维系生命机能,去涵养先天,这也是导引术中多有调呼吸方法的原因。“气”在于正常人的机体中周流不虚,无法觉知。《脏腑图点穴法》:“人不见气,鱼不见水。人见气则病,鱼见水则浮。”故当常人觉知气的存在时,如酸、麻、冷、胀、痛、重、着等,已属“鱼见水”之病态表现。
修炼之人则不同,当通过禅坐、桩功、内家拳导引法等方法,将身心极度安静下来后,是可以体会到这个“气”在身内的存在,通过这种“静极而动”的修养方法,一方面牵挚住游离而散乱不堪并导致气机混乱的心神,同时,观察和引导气机按正常的管道流转,可以重新序化身中气血精津液的流通,分清泌浊,以达到祛疾养生的目的。
神可以驭气,这是从心神入手可以冶病的原理,也就是如清朝王凤仪老人的讲病法可以治病的原理。观念改变,心性净化,引起气机的疏通和改变,使大病重病可以顷刻痊愈;
另一方面,修炼的人,通过用心神导引体内的气,沿由首尾相连的十二正经、经别,八脉以及遍布全的身的络脉、浮脉,使气机全面运转开来,推动身体内凝滞的气血精津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达到分清泌浊,各行其道,使紊乱的人体机能复归正常。故打坐站桩或练内家拳的人在排病气的阶段,会有大小便异常腥臭,打膈、矢气、排浊汗等的现象,之后病况减轻,这就是分清泌浊的表现。
因为宗气在胸中“气海”形成,需要用肺推动上走息道、灌注心脉,同时可由三焦至下丹田,以后天资先天。这个理论,指导了道家的丹功修炼重点。如真气运行法第一步,先注意剑突下巨阙穴,实际是以神识导引宗气灌注于此,继而第二步第三步行至下丹田,为何行至下丹田?先天元阳之藏所,目的是去资养上先天,达到道家后天返先天的目的。其它的导引法,常用的修炼系统中行之有效的基础方法有:
01
小周天法:导气起自下丹田,向下注会阴,从后入尾闾上督脉,过命门夹脊玉枕三关,上脑腑入上丹田,前出天目穴下舌进入任脉,前走膻中、巨阙、气海、至关元,如此循环一周。由于十二正经通过十五经别与任督二脉相通,人体的脏脏皆连通于督脉脑腑,故疏通了任督二脉就相当于疏通了人体的主干道,在道家修炼和养生中极其重要。道家把打通任督二脉称为百日筑基,认为修通了任督脉就入了修炼的门径。
02
大周天法:引气从肺经开始,沿十二正经依次走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经、肾、心包、三焦、胆、肝等经络及脏腑,完成全身一个大循环。可以单独行走,也可以左右同时行走。修习者先基本记熟经络走向,以意统气,意到自然气到。大周天法,也可以用三阴三阳周时并走的方法修炼,即先由体内侧胸走手,再手外侧手走头,头走足,足内侧足心走胸腹。
03
修中脉法:引导内气从体内沿正中线从头走会阴,继而从会阴分向两胯由骨髓走足心。手部则由胸中向手大臂、小臂、手掌心,从骨髓由胸走手心。有病者可以沿这个方法导病气外出,然后再导自然界混元精气由外达内,由五心直达下丹田。
04
盘中滚珠:以下丹田为中心,平面、竖立面、侧立面,引导内气由内向外,由外向内划圆,炼至脐内出现气团感。
05
罡气缠身:(游龙功)从下丹田开始,先引导内气向下旋转至会阴气街,继而顺或逆时针从会阴开始,从躯干周围由下向下旋至喉部,继而上行入脑至百会。反转方向,由百会向下沿体表旋转归下会阴气街。遇有病灶处,多引导内气旋转冲击病灶部位,以通开淤积。
06
五气朝元:相生练法:从肾脏开始,按五行相生,导气进入肝脏,继而进入心脏,脾脏、肺脏、回到肾脏为一周,训练脏气相生续的能力以疗不足。相克练法:水火相济,金木交并,火金相战,木土相克,即导气在心肾、心肺、肺肝、肝脾、脾肾之间循环往复,最后行水火既济之法,由心肾归于混元无极,训练脏器相制约的能力以疗有余。
07
体外导引法:毛孔呼吸法、拉心性明点法、与山水树有情万物对练法,等等。总不外以心生万法,心神能导气的缘故。其修炼方法,先培育真种,翕聚下田,气足通关,开关展窍、导引行气。初期意随气行,久之气随意行。持之以恒的练习,久久自然纯熟。
最后说说“滚蛋”疗法
“以鸡蛋或鸭蛋在患者一定部位来回滚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热滚法可视病情加用中药将鸡蛋煮热,然后进行滚动热慰。冷滚法取生蛋反复滚动。滚蛋疗法多用于伤风感冒、风寒咳嗽、肌肉关节疼痛等。”这种疗法见于民间和少数民族医法之中,如壮医、瑶医。
为何“滚蛋”能疗病?有两个因素,一,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症通过局部温通,加强了微循环。热症通过局部冷敷,减轻热毒。二,热量流动,会伴随信息的流动。也就是病气流出体外,为蛋所吸收。这才能解释滚后的蛋会出现蛋白中的黑点,蛋黄上隆起的颗粒(如砂眼病患者,用煮熟的鸡蛋滚过之后,蛋黄上出现如图的颗粒状形态。)这就是病气的一种传递特性。鸡蛋是一种阴阳合一的混沌产物,蛋白为阳,蛋黄为阴,分别会吸收病灶部位阳气和阴气中的病气。这也能解释民间所说,如果你体质虚弱,不要去坐病人的“热板凳”,因为余热,会产生能量流,体温如果高于你的皮肤,就会将之前坐过板凳的人的病气,传入你的体内。风水为何影响健康和气运,了解了气的原理就不难理解。很多修炼有成的人为人治病,多借助外物移除病气,如宝石、树木、针具、或如鸡蛋等有情之物。如果可以深刻理解精、气、神,尤其是气与精、神的关系,假以刻苦细密的修持,就不难理解和做到这些所谓“神异”的现象。
清微-6-4
朴道书院近期课程安排:年6月18日-19日《朴道易经私塾—跟老神仙探索易经中的二胎生养及育儿智慧》年6月24日-26日《朴道养生私塾—朴道辟谷》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武汉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