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血精 > 血精常识 > 名医辨证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名医辨证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年期男女,故又有“青春痘”、“青春蕾”、寻常性痤疮、粉刺之称,几乎40%的青年人都先后不同程度地患过此病,一般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
痤疮好发于面部、上胸部及背部等皮脂腺分布丰富的部位。初起毛囊口圆锥形丘疹、顶部色素沉着而呈“黑头粉刺”,可挤出较硬的脂栓。少数无“黑头”而位于皮内的小结节状为“白头粉刺”。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出现丘疹、脓疱、囊肿及结节等多种皮损,各种损害大小不一,往往会同时出现,反复发作而缠绵多年。绝大多数患者一旦过了青春期后,症状就会逐年减轻和消失。但也有少数病人愈后留有色素沉着及瘢痕。本病虽然不会危及人的生命,但可直接影响到容貌,使人们在社交活动中遭受困扰,令人烦恼不已,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
一、现代医学对痤疮治疗的研究现状
(一)对本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太清楚。一般认为与内分泌因素、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微生物感染、遗传、免疫异常、锌的缺乏、化妆品堵塞毛囊口,致使皮脂分泌淤滞等因素有关。
(二)治疗
1、内服药常用抗雄激素(如安体舒通、甲氰咪胍等);四环素类(米诺环素);维生素类(维生素B2、B6、C、E等);口服避孕药;维甲酸类(进口罗口坦,国产泰尔丝)。
2、局部治疗:须在医师的指导下试用5%硫磺霜、白色洗剂、呋喃西林酒精、肤炎宁及阿达帕林等外用药。但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副作用又多,所以不少人求助于中医药治疗。
二、中医药对痤疮的研究和治疗
(一)文献记载
祖国医学对本病早就有所记载,称为肺风粉刺、酒刺、面疮、暗疮等。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等均有详细的论述。
隋·《诸病源候论·面体病诸候·面疮候》中曰:“面疮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
明·《外科正宗》曰:“粉刺属肺……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致。”又曰:“肺风、粉刺、酒皶鼻三名同种。……所谓有诸内,形诸外,宜真君妙贴散加白附子敷之,内服枇杷叶丸、黄芩清肺饮。”
清·《医学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屑,形如黍米白屑。宜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
(二)病因病机
1、肺热血热:青年之体,生机旺盛,血气方刚,加之阳热偏盛,日久营血渐热,络脉充盈,血热伤肺。盖面鼻属肺,丘疹色红,乃肺热薰蒸,蕴阻肌肤而致。
2、肠胃湿热:多因饮食不节,偏嗜辛辣肥甘、油腻腥发之品,日久则中土运化不畅,助阳生湿化热,结于肠内,不能下达,反而上逆阻于肌肤而成。
3、脾虚痰湿:脾虚不运,水湿内停,日久化痰,湿郁化热,夹痰凝滞肌肤所致。
此外,化妆品的刺激和药物的过敏反应,均是本病的诱因。
(三)治疗
1、辨证论治
⑴肺热血热型
主症:颜面部粉刺焮热,或有脓疱,皮肤油腻光亮,口苦,舌尖红、苔腻,脉细数。
治则:凉血清热。
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12克,桑白皮12克,金银花10克,黄芩10克,黄柏12克,薏苡仁20克,连翘10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12克,莃莶草12克,蒲公英15克,蝉退10克)。
⑵肠胃湿热型
主症:皮疹红肿热痛,溲赤便结,纳呆腹胀,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湿通腑。
方药:消痤汤加减:黄芩10克,生石膏15克,连翘10克,丹参12克,浙贝10克,蒲公英15克,苦参12克,白花蛇舌草15克,白藓皮12克,莃莶草12克,地肤子12克,薏苡仁20克,土茯苓10克。
⑶脾虚痰湿型
主症:皮疹以脓疱、结节,囊肿,疤痕为主,纳呆便溏,苔腻、脉滑。
治则:健脾化痰,清热利湿。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2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淮山药15克,姜半夏10克,陈皮10克,车前子12克,白芥子12克,白藓皮12克,莃莶草12克,地肤子12克,蛇床子10克。
2、外治法
⑴硫黄、生大黄各30克,水煎去渣,外洗患处,每日二次,每次20分钟。主治各型痤疮。
⑵新鲜芦荟60克,捣烂取汁,涂擦患处。每日三次,每次20分钟。
⑶大黄15克,硫黄15克,硼砂6克,将上药研极细末,用茶水调之,箍围于患处,每晚用药一次,次晨洗净。
⑷白花蛇舌草50克小煎服,煎水外洗患处,每日三次。
⑸复方五花丹芷汤:丹参、白芷、野菊花、腊梅花、金银花、月季花、大黄各15克、煎水外洗,热敷皮损处,早晚各一次。
3、针灸疗法
⑴主穴:大椎、脾俞、合谷、肾俞。配穴:曲池、迎香,攒竹、印堂、颊车。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⑵主穴:曲池、合谷、足三里、内庭、四白、地仓、颊车。配穴:肺俞、胃俞、大肠俞,均双侧取穴,用泻法,隔日一次。
⑶主穴:下关、颊车、攒竹。配穴:足三里、合谷、关下(关元下5分)、邻宫(关元穴旁开2寸5分)、三阴交。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
⑷耳针法:取双耳穴肺、内分泌、交感、大肠、耳尖,用王不留行子胶布贴压法,两耳穴交替进行。每3日一次。
⑸挑刺法:主穴:大椎。配穴:委中。常规消毒后,三棱针点刺大椎、委中,放血或挤血少许,随之消毒棉球拭干污血,5天一次,但体质虚弱或者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4、饮食疗法
痤疮患者往往都有喜食辛辣油腻、生食海鲜、过多进食甜品和咖啡的习惯。此外,吸烟嗜酒也是诱发因素。为此,应该嘱咐患者在服药期间最好不食或少食以上食品,多吃些新鲜蔬菜(如豆芽、青菜、蓬蒿、冬瓜、苦瓜、荸荠、芹菜等)和水果,应进食清淡及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白开水,这些将有利于皮损的恢复。还可选用以下食疗方法。
⑴荷叶冬瓜汤:取嫩荷叶1张剪碎,冬瓜克切片,加水毫升煮汤,汤成去荷叶加食盐少许,每日二次,有清热解暑,润肺生津之功,主治青少年痤疮初起最佳。
⑵绿豆百合汤:取绿豆、百合各克,加水毫升,煮开后加入少许冰糖,每日二次。有清热除湿之功,对丘疹性痤疮效良。
⑶杏仁荸荠茶:取甜杏仁30克,荸荠克,玉米50克共研粉,加入少许冰糖,水煮调饮,每日二次,每次一碗。有清热化痰,润肠通便作用,对结节、囊肿性痤疮有效。
⑷荷叶薏米粥:荷叶1张剪碎,薏米克。洗净加水适量,煮烂成粥,一次服完,连食一月,有清热除湿,消肿润肤之功,对聚合性痤疮有效。
⑸山楂荷叶香蕉汤:取山楂30克,香蕉2支,荷叶1张,加入冰糖适量煎汤服用。有清热化痰、化瘀散结作用,对聚合性痤疮效良。
三、护理
(一)清洁皮肤,疏通毛孔,避免使用油性或粉质化妆品,酌情使用水质护肤品,尤忌浓妆。应经常用湿水硫磺肥皂洗涤脸面。
(二)避免用手经常触摸已长出的粉刺,忌用头发及粉底霜极力掩盖皮肤,禁止用手挤压皮疹,防止永久性凹陷性疤痕的产生。
(三)适当运动以加快血液循环,促使体内废物的及时排出,使毛孔通畅。
(四)平时应保持心情愉快,乐观、豁达,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病情的好转。
(五)保证睡眠充足,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多食含长纤维的食品,保持大便的通畅。(有删减)
周志宽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教授
擅长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病毒性心肌炎、脑栓塞、老年痴呆症等),消化系统疾病(胃炎、溃疡、结肠炎),肝胆疾病(肝炎、胆囊炎、脂肪肝、结石症),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咳喘病,咽炎,鼻炎),妇科病(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乳腺小叶增生、子宫内膜异位、多囊卵巢综合症a、阴道炎、外阴营养不良、产后缺乳、更年期综合症),男科病(遗精、阳痿、早泄、不射精、精液不液化、血精、性功能低下)。
此外,对糖尿病、前列腺增生、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头痛、失眠、便秘及肿瘤等疑难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六年制),一直从事临床研究工作。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曾受邀加拿大、坦桑尼亚国、香港等地从医多年,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退休后兼任《现代中医药》杂志常务编委。
学术成就
1.先后荣获国家、部级、省级科技进步成果奖十项。
2.发表专业著作五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余篇。
专家坐诊时间:周一全天。
白癜风治疗去哪里白癜风怎么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