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血精 > 血精预防 > 中医执业医师每日一练
中医执业医师每日一练
?
1、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是
A、12小时
B、2~3天
C、4~14天
D、20~30天
E、1年
C
破伤风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4~14天,短者24小时之内,长者数月或数年不等。
2、治疗瘾疹胃肠湿热证,应采用的治法为
A、疏风清热止痒
B、疏风散寒止痒
C、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D、疏肝理气,清肝泻火
E、疏风解表,通腑泄热
E
瘾疹胃肠湿热证
证候:风团片大、色红、瘙痒剧烈;发疹的同时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疏风解表,通腑泄热。
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
3、西医的直肠脱垂相当于中医的
A、肛裂
B、脱肛
C、内痔
D、外痔
E、混合痔
B
脱肛,其特点是以直肠黏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相当于西医的直肠脱垂。
4、急性湿疮的主要病因病机是
A、血虚风燥
B、脾虚湿恋
C、湿热浸淫
D、气血阻滞
E、气虚血弱
C
湿疮,急性者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与脾虚湿恋有关;慢性者则多病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乃至肌肤甲错。
5、梅毒的病因病机是
A、秽浊之毒酿生湿热,下注皮肤黏膜
B、湿热秽浊之邪侵及肝经、下注阴部
C、湿热秽浊由下焦前阴入侵,阻于膀胱及肝经
D、淫秽疫毒与湿热、风邪杂合所致
E、下焦湿热导致膀胱功能失调,三焦水道通调不利
D
中医认为梅毒为淫秽疫毒与湿热、风邪杂合所致。传播方式主要是精化传染(直接传染),间有气化传染(间接传染)和胎中染毒。
6、关于脂溢性皮炎,说法错误的是
A、皮肤多脂发亮
B、皮肤瘙痒
C、可出现红斑
D、覆有鳞屑
E、老年人多见
E
脂溢性皮炎是因皮肤油腻,出现红斑,覆有鳞屑而得名,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是:头发、皮肤多脂发亮,油腻,瘙痒,脱而复生。以青壮年为多,乳儿期亦有发生。
7、关于“药毒”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发病前常有用药史
B、有一定潜伏期
C、起病缓慢
D、皮损多样
E、分布为全身性、对称性
C
“药毒”临床表现复杂,基本具有以下特征:
(1)发病前有用药史。
(2)有一定的潜伏期,第一次发病多在用药后5~20天内,重复用药常在24小时内发生,短者甚至在用药后瞬间或数分钟内发生。
(3)突然发病,自觉灼热瘙痒,重者伴有发热、倦怠、纳差、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全身症状。
(4)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分布为全身性、对称性,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
8、桃红四物汤宜用于脱疽的哪一证型
A、气阴两虚证
B、血脉瘀阻证
C、热毒伤阴证
D、寒湿阻滞证
E、湿热毒盛证
B
脱疽之血脉瘀阻证
证候: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夜难入寐,步履艰难,患趾(指)皮色暗红或紫暗,下垂更甚,皮肤发凉干燥,肌肉萎缩,趺阳脉搏动消失;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9、下列各项,不属血循毒类毒蛇的是
A、蝰蛇
B、烙铁头蛇
C、竹叶青蛇
D、尖吻蝮蛇
E、海蛇
E
血循毒者有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和烙铁头蛇。神经毒者有银环蛇、金环蛇、海蛇。
10、肛裂疼痛的特点是
A、持续性疼痛
B、间歇性疼痛
C、周期性疼痛
D、阵发性疼痛
E、转移性疼痛
C
周期性疼痛是肛裂疼痛的特点。
11、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阴虚火旺证的方剂是
A、金锁固精丸
B、济生肾气丸
C、知柏地黄汤
D、附桂八味丸
E、调元肾气丸
C
慢性前列腺炎之阴虚火旺证
证候:排尿或大便时偶有白浊,尿道不适,遗精或血精,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12、五指并拢时,一只手掌的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比例是
A、0.5%
B、1%
C、2%
D、5%
E、9%
B
烧伤面积的计算:
手掌法:伤员本人五指并拢时,一只手掌的面积占体表面积的1%。此法常用于小面积或散在烧伤的计算。
13、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为直肠脱垂
A、轻度
B、一度
C、二度
D、三度
E、四度
C
直肠脱垂可分为三度:
(1)一度脱垂:为直肠黏膜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2)二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黏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
(3)三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14、下列关于肛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浅部脓肿全身症状不明显
B、高位脓肿多采用一次切开法
C、多与肛门腺感染有关
D、溃后多形成肛漏
E、青壮年人多见
B
高位脓肿多采用一次切开挂线法。
15、淋病湿热毒蕴证的治法
A、滋阴降火,利湿祛浊
B、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C、清利湿热,凉血止血
D、清热利湿,解毒化浊
E、以上均非
D
淋病之湿热毒蕴证(急性淋病)
证候:尿道口红肿,尿液混浊如脂,尿道口溢脓,尿急,尿频,尿痛,尿道灼热,严重者尿道黏膜水肿,附近淋巴结红肿疼痛,女性宫颈充血、触痛,并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前庭大腺红肿热痛等;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化浊。
16、与尿石症病机关系最密切的是
A、风热
B、血瘀
C、痰凝
D、气滞
E、湿热
E
尿石症多由肾虚和下焦湿热引起,病位在肾、膀胱和溺窍,肾虚为本,湿热为标。
17、湿热下注型前列腺增生的中医主治方剂为
A、八正散
B、知柏地黄汤
C、金锁固精丸
D、沉香散
E、以上均非
A
前列腺增生之湿热下注证
证候:小便频数黄赤,尿道灼热或涩痛,排尿不畅,甚或点滴不通,小腹胀满,或大便干燥,口苦口黏。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消癃通闭。
方药:八正散加减。
18、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主要依据是
A、右侧腹痛,伴恶寒、发热
B、右下腹痛突然而剧烈,检查发现右侧囊性肿物
C、突发性右下腹绞痛,腹软,肾区叩痛
D、转移性右下腹疼痛,麦氏点压痛
E、阵发性右侧腹疼痛,伴恶心欲呕
D
急性阑尾炎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症,麦氏点压痛,可有反跳痛或肌紧张。经腹部X线平片和B超检查即可鉴别。
19、颈痈风热痰毒证,治疗可选用
A、牛蒡解肌汤
B、黄连解毒汤
C、仙方活命饮
D、五味消毒饮
E、普济消毒饮
A
颈痈之风热痰毒证
证候:颈旁结块,初起色白濡肿,形如鸡卵,灼热疼痛,逐渐红肿化脓。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项强,咽痛,口干,溲赤便秘,苔薄腻,脉滑数等。
治法:散风清热,化痰消肿。
方药: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
20、尖锐湿疣湿热毒蕴证的主治方剂为
A、萆薢化毒汤
B、黄连解毒汤
C、败毒散
D、龙胆泻肝汤
E、知柏地黄丸
B
尖锐湿疣之湿热毒蕴证
证候:外生殖器或肛门等处出现疣状赘生物,色淡红,易出血,表面有大量秽浊分泌物,色淡黄,恶臭,瘙痒,疼痛;伴小便色黄量少,口渴欲饮,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浊利湿。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苦参、萆薢、土茯苓、大青叶、马齿苋等。
平台所有转载文章均为传递更多专业知识,服务大众,并明确标明来源及作者,如若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来源:掌上医讯综合整理想知道更多、更新的医考信息吗,请北京看白癜风病最好的医院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